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离子交换动力学的研究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2页
    1.1 离子交换过程第11-12页
    1.2 离子交换动力学模型第12-19页
        1.2.1 拟均相扩散模型第13-14页
            1.2.1.1 Fick 模型第13页
            1.2.1.2 Nernst-Planck 模型第13-14页
            1.2.1.3 Stefan-Maxwell 模型第14页
        1.2.2 非均相扩散模型第14-15页
        1.2.3 缩核模型第15-16页
        1.2.4 大孔型动力学模型第16-19页
            1.2.4.1 并行扩散模型第17-18页
            1.2.4.2 连续扩散模型第18-19页
    1.3 离子交换树脂介电性质的研究进展第19-24页
        1.3.1 复合介电常数方程第19-22页
        1.3.2 离子交换树脂的介电性质第22-24页
    1.4 多孔介质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1.4.1 多孔介质的分形第24-25页
        1.4.2 多孔介质中的传质过程第25-26页
    1.5 反常扩散的研究进展第26页
    1.6 离子交换动力学的测量方法第26-29页
        1.6.1 浅床技术第26-27页
        1.6.2 间歇式技术第27-28页
        1.6.3 单颗粒测定技术第28-29页
    1.7 本文研究思路第29-30页
    1.8 本章符号说明第30-32页
第二章 树脂颗粒中离子扩散的物理模型第32-42页
    2.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特点第32页
    2.2 树脂颗粒中的双电层第32-33页
    2.3 离子交换过程的 Donnan 平衡第33-35页
    2.4 微孔中离子扩散的物理模型第35-36页
    2.5 选择性系数与反离子解离度间的关系第36-39页
    2.6 反离子的解离平衡第39-40页
    2.7 本章小结第40页
    2.8 本章符号说明第40-42页
第三章 电导法确定树脂颗粒中反离子的解离度第42-56页
    3.1 树脂床层的复合介电常数方程第42-44页
    3.2 反离子解离度的计算第44-45页
    3.3 pH 滴定第45-46页
    3.4 离子交换树脂的本征解离常数第46-48页
    3.5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3.5.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8页
        3.5.2 预处理第48页
        3.5.3 树脂颗粒占树脂床层体积分数的测定第48-49页
        3.5.4 树脂床层电导率的测定第49页
    3.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页
    3.8 本章符号说明第54-56页
第四章 树脂颗粒中反离子的扩散系数第56-65页
    4.1 相互扩散系数第56-57页
    4.2 树脂颗粒中反离子的自扩散系数第57-58页
    4.3 稀溶液中离子的自扩散系数第58-63页
        4.3.1 当量离子电导与离子淌度的关系第59-60页
        4.3.2 自扩散系数与离子淌度的关系第60-62页
        4.3.3 自扩散系数与当量离子电导的关系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页
    4.5 本章符号说明第63-65页
第五章 分形介质中反常扩散方程第65-78页
    5.1 分形与分形维数第65-66页
    5.2 分形介质中的反常扩散性质第66-69页
        5.2.1 均方位移第67-68页
        5.2.2 光谱维数第68-69页
        5.2.3 概率密度第69页
    5.3 分形介质中微分扩散方程的局限性第69-70页
    5.4 分形介质中反常扩散方程的分析与比较第70-76页
        5.4.1 O’Shaughnessy 的反常扩散方程第70-72页
        5.4.2 Giona 的反常扩散方程第72-74页
        5.4.3 Metzler 的反常扩散方程第74-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页
    5.6 本章符号说明第76-78页
第六章 树脂颗粒中离子扩散的数学模型第78-86页
    6.1 微分扩散方程第78-79页
    6.2 分数扩散方程第79-81页
    6.3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1-82页
        6.3.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81页
        6.3.2 树脂预处理第81页
        6.3.3 离子交换动力学的测定第81-82页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2-85页
    6.5 本章小结第85页
    6.6 本章符号说明第85-86页
第七章 柱过程离子交换的研究第86-95页
    7.1 柱过程离子交换的数学模型第86-89页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9-90页
        7.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89-90页
        7.2.2 相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第90页
        7.2.3 柱过程离子交换的实验装置第90页
        7.2.4 柱过程离子交换的实验方法第90页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93页
    7.4 本章小结第93页
    7.5 本章符号说明第93-95页
第八章 结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4页
附录一 复合介电常数第104-105页
附录二 高频下树脂颗粒介电性质的计算方法第105-106页
附录三 分数微积分第106-108页
附录四 Fox H 函数第108-109页
附录五 Wright函数及其渐进性质第109-111页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稠油开采注汽系统能量利用率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光电直流电流及谐波电流互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