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研究
绪论 | 第8-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4页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五、论文的新观点和独立见解 | 第16-19页 |
第一章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基础理论 | 第19-42页 |
第一节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含义 | 第19-31页 |
一、宪法平等权的含义 | 第19-26页 |
二、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定义 | 第26-28页 |
三、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机关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特点 | 第31-35页 |
一、平等权司法适用的技术性 | 第31-32页 |
二、平等权司法适用的政策性 | 第32-33页 |
三、平等权司法适用的权威性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意义 | 第35-42页 |
一、平等权司法适用体现人权保障 | 第35-37页 |
二、平等权司法适用体现宪政精神 | 第37-40页 |
三、平等权司法适用体现宪法变迁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现实要求 | 第42-56页 |
第一节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必要性 | 第43-47页 |
一、宪法平等权案件在我国的出现 | 第43-45页 |
二、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不足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可行性 | 第47-56页 |
一、我国宪法司法化的理论与实践 | 第47-51页 |
二、我国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实践 | 第51-56页 |
第三章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制度借鉴 | 第56-88页 |
第一节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审查标准 | 第56-63页 |
一、德国违宪审查的比例原则 | 第56-59页 |
二、美国违宪审查的三重审查标准 | 第59-63页 |
第二节 宪法平等权的私法适用 | 第63-74页 |
一、宪法平等权私法适用的背景 | 第63-67页 |
二、宪法基本权利私法适用的学说 | 第67-72页 |
三、宪法平等权与私法一般条款 | 第72-74页 |
第三节 宪法平等权的解释制度 | 第74-88页 |
一、宪法平等权的解释概论 | 第74-77页 |
二、美国宪法平等权的解释争议 | 第77-80页 |
三、“原旨主义”与德沃金的“对宪法的道德解读” | 第80-88页 |
第四章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与平权政策 | 第88-110页 |
第一节 宪法平等权与政策 | 第89-100页 |
一、美国的“肯定性行动”与“反向歧视” | 第89-93页 |
二、“肯定性行动”与宪法平等保护 | 第93-95页 |
三、美国对“肯定性行动”的争议 | 第95-100页 |
第二节 宪法平等保护与司法的角色 | 第100-110页 |
一、司法的功能与公共政策 | 第100-102页 |
二、司法消极主义与积极主义之争 | 第102-108页 |
三、司法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我国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具体对策 | 第110-144页 |
第一节 建立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制度 | 第111-117页 |
一、加强宪法平等权的可诉性 | 第111-113页 |
二、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原则 | 第113-115页 |
三、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的范围 | 第115-117页 |
第二节 完善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技术 | 第117-133页 |
一、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 第117-124页 |
二、完善宪法平等权解释制度 | 第124-131页 |
三、完善宪法平等权私法适用制度 | 第131-133页 |
第三节 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与“弱势群体”权利保护 | 第133-144页 |
一、“弱势群体”权利保护与宪法平等权 | 第133-136页 |
二、“平等保护”与合理的“特殊保护” | 第136-140页 |
三、宪法平等保护和司法积极主义 | 第140-144页 |
结论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54-155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55-160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60页 |
后记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