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6-29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2 工作部署 | 第17-18页 |
2.3 工作方法 | 第18-21页 |
2.3.1 野外工作方法 | 第18-20页 |
2.3.2 活动态试验方法选择 | 第20-21页 |
2.3.3 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4 质量控制 | 第21-27页 |
2.4.1 地气法质量控制 | 第22-25页 |
2.4.2 活动态提取质量控制 | 第25-27页 |
2.5 完成工作量 | 第27-29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和地质特征 | 第29-37页 |
3.1 交通位置 | 第29-30页 |
3.2 景观特征 | 第30-31页 |
3.3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1-37页 |
3.3.1 地层 | 第32-34页 |
3.3.2 岩浆岩 | 第34-35页 |
3.3.3 构造 | 第35-37页 |
第4章 隐伏矿化探方法试验 | 第37-70页 |
4.1 朱溪钨铜矿区 | 第37-62页 |
4.1.1 矿区景观及地质特征 | 第37-40页 |
4.1.2 土壤全量 | 第40-45页 |
4.1.3 地气测量 | 第45-50页 |
4.1.4 活动态提取 | 第50-61页 |
4.1.5 小结 | 第61-62页 |
4.2 月形铜矿区 | 第62-70页 |
4.2.1 景观条件和地质特征 | 第62-63页 |
4.2.2 地气实验结果 | 第63-67页 |
4.2.3 SO_2、H_2S和CO_2气体测量结果 | 第67-69页 |
4.2.4 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页 |
5.2 讨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