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甜高粱的生物学及其在新疆的种植 | 第8-10页 |
1.1.1 甜高粱生物学及其利用 | 第8-9页 |
1.1.2 甜高粱在新疆的种植 | 第9-10页 |
1.2 青贮微生物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青贮过程的微生物变化 | 第10-12页 |
1.2.2 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 | 第12-13页 |
1.3 粗饲料在瘤胃中的消化利用和评定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瘤胃微生物对DM、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利用 | 第13页 |
1.3.2 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 第13-14页 |
1.4 瘤胃微生物群落及其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瘤胃微生物及其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4.2 瘤胃微生物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甜高粱青贮有氧环境的稳定性及微生物变化研究 | 第18-2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1 青贮饲料制作 | 第18-19页 |
2.1.2 有氧稳定性分析 | 第19页 |
2.1.3 温度、DM、WSC及PH值测定 | 第19页 |
2.1.4 微生物菌落测定 | 第19-20页 |
2.1.5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2.2.1 有氧暴露过程PH、DM、WSC和温度的变化 | 第20-22页 |
2.2.2 有氧暴露过程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 第22-23页 |
2.3 讨论 | 第23-25页 |
2.3.1 有氧条件下青贮PH、DM、WSC和温度的变化 | 第23-24页 |
2.3.2 有氧条件下青贮微生物的变化 | 第24-25页 |
2.4 结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甜高粱青贮在奶牛瘤胃内的降解率研究 | 第26-31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3.1.1 试验设计与分析指标 | 第26-27页 |
3.1.2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3.2.1 甜高粱和玉米青贮营养物质 | 第27页 |
3.2.2 青贮甜高粱和玉米在瘤胃中的降解率 | 第27-29页 |
3.3 讨论 | 第29-30页 |
3.4 结论 | 第30-31页 |
第4章 甜高粱青贮对瘤胃菌群影响的DGGE分析 | 第31-4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4.1.1 饲养试验与样品的采集 | 第31-32页 |
4.1.2 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 第32-33页 |
4.1.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第33-34页 |
4.1.4 克隆和测序 | 第3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4.2.1 DNA的提取及PCR产物 | 第34-35页 |
4.2.2 奶牛瘤胃液细菌多样性PCR-DGGE图谱及聚类分析 | 第35-37页 |
4.2.3 条带测序 | 第37-38页 |
4.3 讨论 | 第38-39页 |
4.4 结论 | 第39-40页 |
第5章 甜高粱青贮对瘤胃菌群影响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 第40-5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5.1.1 样品的采集 | 第40页 |
5.1.2 DNA的提取 | 第40页 |
5.1.3 高通量测序 | 第40-4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5.2.1 序列及OUT分析 | 第41页 |
5.2.2 样品复杂度(Alpha diversity)分析 | 第41-43页 |
5.2.3 瘤胃细菌群落分析 | 第43-47页 |
5.3 讨论 | 第47-49页 |
5.3.1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47页 |
5.3.2 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 | 第47-49页 |
5.4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