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酒架结构负压缩性的抛光方法及装置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提出 | 第11-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超精密抛光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型技术 | 第13页 |
1.2.2 磁流变抛光技术 | 第13-14页 |
1.2.3 液体射流抛光技术 | 第14-15页 |
1.2.4 离子束抛光技术 | 第15页 |
1.2.5 气囊抛光技术 | 第15-17页 |
1.3 现代抛光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1.4 负压缩性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4.1 负压缩性的概念 | 第17-19页 |
1.4.2 负压缩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3 负压缩性的应用前景 | 第21-22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负压缩性抛光原理的验证及驱动装置的设计 | 第25-53页 |
2.1 负压缩性抛光的原理 | 第25-27页 |
2.2 驱动装置设计的要求 | 第27-29页 |
2.3 压电陶瓷的选择 | 第29-32页 |
2.4 柔性铰链的设计和计算 | 第32-35页 |
2.5 驱动装置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5-40页 |
2.5.1 驱动装置的刚度分析 | 第36-38页 |
2.5.2 驱动装置的应力分析 | 第38-40页 |
2.6 驱动装置的离线性能测试 | 第40-48页 |
2.6.1 测试系统的构成 | 第40-42页 |
2.6.2 刚度测试 | 第42-44页 |
2.6.3 行程测试 | 第44-45页 |
2.6.4 动力学性能测试 | 第45-48页 |
2.7 抛光试验验证 | 第48-5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负压缩性酒架结构的建模及设计 | 第53-71页 |
3.1 理想铰接机制下酒架模型的建立 | 第53-57页 |
3.2 综合变形机制下酒架模型的建立 | 第57-65页 |
3.2.1 铰接机制 | 第57-58页 |
3.2.2 拉伸机制 | 第58-59页 |
3.2.3 弯曲机制 | 第59-60页 |
3.2.4 综合变形机制 | 第60-65页 |
3.3 负压缩性酒架结构的设计 | 第65-67页 |
3.4 负压缩性酒架结构的仿真与测试 | 第67-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负压缩性抛光装置的设计及性能测试 | 第71-81页 |
4.1 负压缩性抛光装置的设计 | 第71-77页 |
4.1.1 负压缩性抛光装置的构型 | 第71-73页 |
4.1.2 负压缩性抛光装置的作用原理 | 第73-77页 |
4.2 负压缩性抛光装置的仿真分析 | 第77-78页 |
4.3 负压缩性抛光装置的性能测试 | 第78-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抛光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81-93页 |
5.1 试验条件 | 第81-85页 |
5.1.1 抛光机床 | 第81-82页 |
5.1.2 测量系统 | 第82-83页 |
5.1.3 工件材料的选取 | 第83-84页 |
5.1.4 抛光头及抛光剂的选取 | 第84-85页 |
5.2 抛光参数对抛光质量的影响及分析 | 第85-89页 |
5.2.1 抛光工具的转速和抛光时间 | 第85-87页 |
5.2.2 抛光剂粒度的选择 | 第87-89页 |
5.3 上机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9-92页 |
5.3.1 正常机制下的抛光试验 | 第89-91页 |
5.3.2 负压缩机制下的抛光试验 | 第91-92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92-93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1. 作者简介 | 第101页 |
2. 学术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