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金刚石砂轮修整现状 | 第12-13页 |
·自由曲面数控加工刀具轨迹生成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工程碳化硅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技术的现状 | 第15-16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金刚石砂轮椭圆环面的数控对磨修整工艺和方法 | 第18-30页 |
·椭圆相切原理 | 第18-21页 |
·椭圆定义 | 第18-19页 |
·标准方程 | 第19页 |
·计算公式 | 第19-20页 |
·相切原理 | 第20-21页 |
·砂轮修整的数控轨迹算法 | 第21-24页 |
·相似系数k 的确定 | 第21-22页 |
·砂轮椭圆环面的几何参数 | 第22-23页 |
·数控修整的行走路线 | 第23-24页 |
·数控对磨修整试验 | 第24-28页 |
·砂轮选择 | 第24-25页 |
·试验设备 | 第25-26页 |
·试验条件 | 第26页 |
·砂轮椭圆轮廓的检测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砂轮椭圆环面的磨削表面形成机理 | 第30-44页 |
·磨削机理 | 第30-34页 |
·磨粒切削过程 | 第30页 |
·碳化硅陶瓷材料去除机理 | 第30-31页 |
·单颗磨粒的切削深度 | 第31-33页 |
·磨削表面的理论粗糙度 | 第33-34页 |
·砂轮椭圆环面的轴向磨削试验 | 第34-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条件 | 第34-36页 |
·表面粗糙度检测 | 第36-37页 |
·表面粗糙度分析 | 第37-43页 |
·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 | 第37-42页 |
·磨削表面质量改善方法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自由曲面数控磨削的刀具轨迹离散算法 | 第44-58页 |
·刀具轨迹的法向量算法 | 第44-45页 |
·刀具轨迹的离散算法 | 第45-48页 |
·砂轮椭圆环面与自由曲面的相切模式 | 第45-46页 |
·刀具轨迹位置的计算 | 第46-48页 |
·数控磨削的刀轨迹离散算法特点 | 第48页 |
·自由曲面的设计 | 第48-53页 |
·自由曲面造型常用的数学方法 | 第48-49页 |
·Bezier 曲面的形成 | 第49-50页 |
·Bezier 曲面的数学表达 | 第50-51页 |
·自由曲面的插值生成 | 第51-53页 |
·刀具轨迹规划 | 第53-57页 |
·离散刀位面生成 | 第53-54页 |
·基于刀具轨迹曲率变化的圆弧插补驱动 | 第54-57页 |
·刀具轨迹生成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采用刀具轨迹离散算法的自由曲面磨削试验验证 | 第58-67页 |
·对比试验 | 第58页 |
·接触式三坐标检测 | 第58-59页 |
·曲面测量数据匹配 | 第59-64页 |
·刀具轨迹的法向量算法和离散算法对比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自由曲面数控磨削的表面质量和形状精度 | 第67-78页 |
·加工试验 | 第67-69页 |
·白光干涉检测 | 第69页 |
·自由曲面数控磨削的表面粗糙度评价 | 第69-72页 |
·自由曲面数控磨削的形状误差评价 | 第72-74页 |
·形状误差分布 | 第72-73页 |
·形状误差分析 | 第73-74页 |
·砂轮磨粒切削刃的特征化评价 | 第74-77页 |
·砂轮微观出刃形貌与磨削微观表面图像 | 第74-75页 |
·砂轮磨粒切削刃评价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