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温度梯度下原位纳米压痕测试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外纳米压痕仪研制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纳米压痕仪研制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预应力温度梯度下压痕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2章 预应力温度梯度下压痕测试装置设计分析 | 第23-43页 |
2.1 测试装置的整机设计 | 第23-26页 |
2.1.1 纳米压痕测试装置设计原理 | 第23-24页 |
2.1.2 纳米压痕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24-26页 |
2.2 主要机械结构单元分析 | 第26-36页 |
2.2.1 宏观驱动 | 第26-30页 |
2.2.2 微观压入单元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30-35页 |
2.2.3 支撑单元 | 第35-36页 |
2.3 精密检测单元设计分析 | 第36-38页 |
2.3.1 位移检测 | 第36-38页 |
2.3.2 载荷检测 | 第38页 |
2.4 其他元器件选择 | 第38-40页 |
2.4.1 金刚石压头选型 | 第39-40页 |
2.4.2 封装压电陶瓷控制器选型 | 第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3章 纳米压痕测试理论分析与关键技术 | 第43-63页 |
3.1 纳米压痕测试理论分析 | 第43-48页 |
3.1.1 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的特点与要求 | 第43-44页 |
3.1.2 纳米压痕测试数据分析方法 | 第44-48页 |
3.2 纳米压痕测试关键技术 | 第48-54页 |
3.2.1 精密驱动 | 第48-49页 |
3.2.2 精密检测 | 第49-52页 |
3.2.3 高温加载 | 第52-53页 |
3.2.4 支撑单元 | 第53-54页 |
3.3 压痕控制系统设计 | 第54-60页 |
3.4 垂直度误差分析 | 第60-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压痕测试装置校准与试验研究 | 第63-85页 |
4.1 压痕测试装置性能测试 | 第63-68页 |
4.1.1 PID调试 | 第63-64页 |
4.1.2 压头与试件测试 | 第64-68页 |
4.2 原始压痕曲线测试 | 第68-70页 |
4.3 压痕测试装置校准 | 第70-73页 |
4.3.1 压痕测试装置机架柔度校准 | 第70-71页 |
4.3.2 原始压痕曲线校准分析 | 第71页 |
4.3.3 校准后压痕测试曲线重复性测试 | 第71-73页 |
4.4 试验准备 | 第73-74页 |
4.4.1 试样尺寸 | 第73页 |
4.4.2 表面加工 | 第73-74页 |
4.4.3 试样安装 | 第74页 |
4.4.4 压头检查 | 第74页 |
4.5 TC4钛合金压痕测试 | 第74-77页 |
4.6 镁铝合金压痕试验研究 | 第77-79页 |
4.7 NI-TI记忆合金压痕测试 | 第79-8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5.1 总结 | 第85-86页 |
5.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一、作者简介 | 第95页 |
二、主要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