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磨削加工与磨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磨削加工工艺论文--抛光论文

气-液-固三相抛光磨粒动力学规律及加工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1-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课题的来源第13页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方法研究概述第16-20页
        1.3.1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原理第16-17页
        1.3.2 多相流空化理论研究概述第17-18页
        1.3.3 多相流磨粒抛光原理概述第18页
        1.3.4 多相流磨粒运动观测方法概述第18-20页
    1.4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0-23页
        1.4.1 论文研究意义第20页
        1.4.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2章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数学描述与单磨粒动力学分析第23-37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数学描述第23-32页
        2.2.1 湍流模型描述第23-24页
        2.2.2 湍流模型选择第24-27页
        2.2.3 湍流模型修正第27-31页
        2.2.4 混合相模型选择第31-32页
    2.3 气-液-固三相抛光磨粒动力学规律分析第32-36页
        2.3.1 单磨粒动力学及受力分析第32-35页
        2.3.2 抛光磨粒抛光原理分析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数值模拟分析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几何模型建立第37-40页
    3.3 网格划分第40-41页
    3.4 参数设置第41页
    3.5 数值模拟分析及优化第41-49页
        3.5.1 三相磨粒流速度场分析第42-43页
        3.5.2 三相磨粒流压力场分析第43-45页
        3.5.3 三相磨粒流湍动能分析第45-46页
        3.5.4 三相磨粒流磨粒体积分数分析第46-47页
        3.5.5 三相磨粒流流体温度分析第47-49页
    3.6 抛光工具模型改进第49页
    3.7 本章小节第49-51页
第4章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测量试验研究第51-67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PIV技术概述第51-56页
        4.2.1 PIV测量技术组成第52-53页
        4.2.2 PIV测量技术流程第53页
        4.2.3 PIV光源选择第53-54页
        4.2.4 示踪粒子选择第54-55页
        4.2.5 成像算法分析第55-56页
    4.3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测量试验第56-66页
        4.3.1 可视化流道设计第57页
        4.3.2 PIV观测试验平台搭建及试验第57-58页
        4.3.3 PIV测量试验结果分析第58-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加工系统及试验研究第67-81页
    5.1 引言第67页
    5.2 微气泡补偿系统设计第67-73页
        5.2.1 系统设置思路及技术路线第67-68页
        5.2.2 微应变片的选择第68-69页
        5.2.3 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第69-70页
        5.2.4 上、下位机的设计第70-71页
        5.2.5 三相磨粒流微气泡补偿系统的搭建第71-73页
    5.3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加工试验研究第73-79页
        5.3.1 三相磨粒流加工试验平台搭建第73页
        5.3.2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加工实验第73-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页
    6.2 创新点第81-82页
    6.3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SB接口打印机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
下一篇:红枣沙棘果酒酿造工艺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