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师声誉与IPO溢价率关系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3 本文可能贡献之处 | 第12页 |
| 1.4 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 | 第12-14页 |
| 1.4.1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变迁 | 第12-13页 |
| 1.4.2 中国IPO定价机制及其演化 | 第13页 |
| 1.4.3 中国IPO定价机制及其演变 | 第13-14页 |
|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1.5.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页 |
| 1.5.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页 |
| 1.5.3 文献述评 | 第14-16页 |
| 第2章 审计师声誉与IPO溢价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16-19页 |
| 2.1 审计师声誉与IPO溢价率 | 第16-17页 |
| 2.1.1 审计师声誉 | 第16页 |
| 2.1.2 IPO溢价率 | 第16-17页 |
| 2.2 审计师声誉与IPO溢价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 2.2.1 信息性功能 | 第17页 |
| 2.2.2 信号功能 | 第17-19页 |
| 第3章 实证研究 | 第19-42页 |
| 3.1 审计师综合排名与IPO溢价 | 第19-28页 |
| 3.1.1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 3.1.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19页 |
| 3.1.3 单变量分析 | 第19-22页 |
| 3.1.4 相关分析 | 第22-28页 |
| 3.1.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28页 |
| 3.2 审计师费用与IPO溢价 | 第28-34页 |
| 3.2.1 研究假设 | 第28-29页 |
| 3.2.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9页 |
| 3.2.3 变量定义 | 第29-30页 |
| 3.2.4 实证研究过程 | 第30-34页 |
| 3.2.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34页 |
| 3.3 被审计企业发行价值与IPO溢价 | 第34-42页 |
| 3.3.1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 3.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5页 |
| 3.3.3 变量定义 | 第35-36页 |
| 3.3.4 实证研究过程 | 第36-41页 |
| 3.3.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 第4章 政策建议及局限性 | 第42-45页 |
| 4.1 政策建议 | 第42-44页 |
| 4.1.1 推动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 第42-43页 |
| 4.1.2 建立审计师声誉信息评价系统 | 第43页 |
| 4.1.3 增强上市企业对审计师声誉的价值感知 | 第43-44页 |
| 4.2 研究局限性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