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生态的衍射效应及其治理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选题的目的 | 第10-11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四)本文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理论工具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二、网络政治生态基本理论 | 第16-24页 |
(一)政治生态与网络政治生态 | 第16-17页 |
1、政治生态 | 第16页 |
2、网络政治生态 | 第16-17页 |
(二)网络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 | 第17-21页 |
1、网络政治生态主体 | 第17-19页 |
2、网络政治生态环境 | 第19-20页 |
3、网络政治参与过程 | 第20-21页 |
4、网络政治参与效应 | 第21页 |
(三)网络政治生态的重要特征 | 第21-24页 |
1、网络政治生态的系统性 | 第21-22页 |
2、网络政治生态的交互性 | 第22页 |
3、网络政治生态的主体多样性 | 第22页 |
4、网络政治生态的参与平等性 | 第22-24页 |
三、网络政治生态的衍射效应 | 第24-33页 |
(一)网络政治生态衍射效应和测定维度 | 第24-25页 |
1、衍射效应和网络政治生态的衍射效应 | 第24页 |
2、网络政治生态衍射效应的维度界定 | 第24-25页 |
(二)网络政治生态与现实政治生态的互动 | 第25-26页 |
1、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与互通 | 第25-26页 |
2、现实与网络的促进与催化 | 第26页 |
(三)网络政治生态对现实政治生态的示范、引领 | 第26-29页 |
1、有利于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 | 第26-27页 |
2、拓展了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 第27-28页 |
3、完善网络舆论权力监督 | 第28页 |
4、开创党内廉政建设新局面 | 第28-29页 |
(四)网络政治生态对现实政治生态的挑战 | 第29-33页 |
1、言论表达的过度随意性 | 第29页 |
2、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 | 第29-30页 |
3、网络参与的无序性 | 第30-31页 |
4、政治信息的权威性与安全性考验 | 第31-33页 |
四、网络不良政治生态衍射效应的治理 | 第33-43页 |
(一)网络不良政治生态衍射效应治理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1、有利于促进网络政治稳定 | 第33-34页 |
2、有利于推动网络政治生态健康发展 | 第34页 |
(二)网络不良政治生态衍射效应治理的举措 | 第34-43页 |
1、强化网络政治舆情监测技术 | 第34-35页 |
2、加强完善网络监督引导机制 | 第35-37页 |
3、创新网络时代政府管理新范式 | 第37-40页 |
4、引导公民正确网络参政 | 第40-43页 |
五、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