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安徽的地理概况 | 第11-13页 |
一、自然地理 | 第11-13页 |
二、人文地理 | 第13页 |
第二节 1949年以前文物考古活动 | 第13-15页 |
一、考古活动的零星开展 | 第13-14页 |
二、文物考古机构的简况 | 第14-15页 |
第三节 选题原因及研究方法与目的 | 第15-18页 |
一、选题原因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物考古机构的设置和法规文件的颁布 | 第18-22页 |
第一节 文物考古机构的设置 | 第18-19页 |
一、文物考古管理机构的设置 | 第18-19页 |
二、省市博物馆性质考古机构的设立 | 第19页 |
第二节 文物考古工作法规文件的颁布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田野考古工作 | 第22-70页 |
第一节 古墓葬的清理与发掘 | 第22-52页 |
一、合肥东郊大殿岗古墓的清理 | 第22-26页 |
二、寿县蔡侯墓的清理与发掘 | 第26-28页 |
三、屯溪土墩墓的清理与发掘 | 第28-33页 |
四、寿县茶庵马家古堆东汉墓的清理发掘 | 第33-35页 |
五、嘉山县明代李贞夫妇墓的清理发掘 | 第35页 |
六、包拯及其宗族墓的清理发掘 | 第35-36页 |
七、天长汉墓的清理发掘 | 第36-38页 |
八、阜阳汝阴侯墓的清理发掘 | 第38-39页 |
九、长丰杨公战国墓的清理发掘 | 第39-52页 |
第二节 古遗址的调查与试掘 | 第52-67页 |
一、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遗址的调查与试掘 | 第52-58页 |
二、安徽境内古代窑址的调查与试掘 | 第58-67页 |
第三节 重要遗物的发现与征集 | 第67-70页 |
第四章 考古研究工作 | 第70-79页 |
第一节 发掘简报、发掘报告中的相关研究 | 第70-76页 |
一、遗物、遗迹的类型学研究 | 第70-73页 |
二、墓葬的年代推断 | 第73-75页 |
三、遗址的文化因素分析 | 第75-76页 |
第二节 重要发现的专门研究 | 第76-79页 |
一、寿县楚器的研究 | 第76-77页 |
二、考古发现的具体研究 | 第77-79页 |
第五章 1949年—1979年安徽考古工作的初步研究 | 第79-89页 |
第一节 考古工作的分期 | 第79-83页 |
一、起步期(1949—1965) | 第79-81页 |
二、空白期(1966—1971) | 第81-82页 |
三、恢复期(1972—1979年) | 第82-83页 |
第二节 考古工作的分析 | 第83-89页 |
一、考古工作动因 | 第83-84页 |
二、田野考古工作水平 | 第84-85页 |
三、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运用 | 第85-87页 |
四、一些认识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