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摘要第10-11页
英文摘要第11-12页
1 前言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目的第14页
        1.1.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7页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第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9-24页
    2.1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含义第19页
        2.1.2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界定第19-20页
        2.1.3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界定第20页
    2.2 审计意见的涵义及类型分析第20-21页
        2.2.1 审计意见的涵义第20-21页
        2.2.2 审计意见的类型分析第21页
    2.3 相关理论第21-24页
        2.3.1 委托代理理论第21-22页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页
        2.3.3 信号传递理论第22-24页
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分析第24-31页
    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现状第24-26页
    3.2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影响要素分析第26-28页
        3.2.1 内部控制环境第26-27页
        3.2.2 风险评估第27页
        3.2.3 内部控制活动第27页
        3.2.4 信息与沟通第27-28页
        3.2.5 监督第28页
    3.3 内部控制要素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第28-31页
        3.3.1 内部控制环境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第28-29页
        3.3.2 内部风险评估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第29页
        3.3.3 内部控制活动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第29-30页
        3.3.4 内部信息与沟通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第30页
        3.3.5 内部监督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第30-31页
4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评价第31-38页
    4.1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评价的适用原则第31-32页
    4.2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分析第32-36页
        4.2.1 内部环境层面指标第32-33页
        4.2.2 风险评估层面指标第33-34页
        4.2.3 控制活动层面指标第34页
        4.2.4 信息与沟通层面指标第34-35页
        4.2.5 内部监督层面指标第35-36页
    4.3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评价方法分析第36-38页
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8-45页
    5.1 研究假设第38-39页
    5.2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第39-41页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39页
        5.2.2 变量选择与定义第39-41页
        5.2.3 模型建立第41页
    5.3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1-45页
        5.3.1 描述性分析第41-42页
        5.3.2 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5.3.3 回归分析第43-44页
        5.3.4 实证结论第44-45页
6 加强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建议第45-48页
    6.1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第45页
    6.2 改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第45-46页
    6.3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第46页
    6.4 增强风险监管意识第46-47页
    6.5 增强对ST公司信息披露监督第47-48页
7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体介质多尺度耦合力学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儿童紫癜性肾炎肾小球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