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1 新课标的要求 | 第11页 |
| 1.1.2 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 第11页 |
| 1.1.3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5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1.5.1 支架式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5.2 数学概念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1.5.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6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2.1.1 支架的内涵 | 第16页 |
| 2.1.2 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 2.1.3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2.2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7页 |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9页 |
| 第3章 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4页 |
| 3.1 支架式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联系 | 第19页 |
| 3.2 支架式教学模式与初中生认知发展的关系 | 第19-20页 |
| 3.3 支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概念学习主动权的联系 | 第20页 |
| 3.4 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目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 第4章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第24-45页 |
| 4.1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 第24-25页 |
| 4.2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支架的类型 | 第25-26页 |
| 4.3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 第26-27页 |
| 4.4 实验研究 | 第27-45页 |
| 4.4.1 实验的目的 | 第27页 |
| 4.4.2 实验的对象 | 第27-28页 |
| 4.4.3 实验变量 | 第28页 |
| 4.4.4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4.4.5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 4.4.6 实验案例 | 第29-38页 |
| 4.4.7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5页 |
| 第5章 结论与思考 | 第45-47页 |
| 5.1 结论 | 第45页 |
| 5.2 建议 | 第45-46页 |
| 5.3 反思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A | 第49-51页 |
| 附录B | 第51-54页 |
| 附录C | 第54-56页 |
| 附录D | 第56-57页 |
| 附录E | 第57-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