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实践项目文本图件 | 第4-48页 |
下篇:工程设计研究报告 | 第48-97页 |
摘要 | 第49-50页 |
ABSTRACT | 第5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53-5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53页 |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53-5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53-5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5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54-55页 |
1.3.1 关于园林空间组织与空间序列的研究 | 第54-55页 |
1.3.2 关于园林空间连续性的研究 | 第55页 |
1.3.3 关于园林连续视觉效应的研究 | 第55页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55-5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55-5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57-59页 |
第二章 江南私家园林连续性空间理论研究 | 第59-69页 |
2.1 连续性空间理论 | 第59-60页 |
2.1.1 空间连续 | 第59页 |
2.1.2 连续性空间 | 第59-60页 |
2.2 园林连续性空间解构 | 第60-63页 |
2.2.1 连续性空间的构成单元 | 第60-62页 |
2.2.2 连续性空间的单元组合 | 第62-63页 |
2.3 园林连续性空间形成 | 第63-65页 |
2.3.1 连续性空间的组织 | 第63-64页 |
2.3.2 连续性空间的过渡 | 第64-65页 |
2.4 园林连续性空间的空间变化 | 第65-68页 |
2.4.1 连续性空间的虚实对比 | 第65-66页 |
2.4.2 连续性空间的转折多变 | 第66-67页 |
2.4.3 连续性空间的层次渗透 | 第67-6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三章 江南私家园林连续性空间设计要点 | 第69-77页 |
3.1 连续性空间的整体性 | 第69页 |
3.2 连续性空间的片段性 | 第69-70页 |
3.3 连续性空间的线性 | 第70-72页 |
3.3.1 连续性路径空间的变化 | 第71页 |
3.3.2 连续性路径空间的感知 | 第71-72页 |
3.4 连续性空间的非线性 | 第72页 |
3.5 连续性空间的视觉引导性 | 第72-73页 |
3.6 连续性空间的动态视觉效应 | 第73-76页 |
3.6.1 空间角度——单体空间的静止画面与连续空间的流动画面 | 第73-74页 |
3.6.2 时间角度——连续画面的生长性 | 第74页 |
3.6.3 诗画中的连续画面与空间意境 | 第74-7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结合芥子园规划设计案例的连续性空间研究 | 第77-91页 |
4.1 芥子园项目概况 | 第77-80页 |
4.1.1 项目区位及现状 | 第77-79页 |
4.1.2 设计目标及意义 | 第79页 |
4.1.3 设计原则 | 第79-80页 |
4.2 芥子园造园理论与设计依据 | 第80-82页 |
4.2.1 李渔的《闲情偶寄》与其造园思想 | 第80-81页 |
4.2.2 芥子园的历史风貌寻踪 | 第81-82页 |
4.3 芥子园方案规划设计 | 第82-84页 |
4.4 芥子园连续性空间构成及特点分析 | 第84-89页 |
4.4.1 特色空间单元和组团 | 第84-86页 |
4.4.2 连续性空间组织与过渡 | 第86页 |
4.4.3 连续性空间的路线引导 | 第86-87页 |
4.4.4 连续性空间的视线组织 | 第87-88页 |
4.4.5 连续画面的解读 | 第88-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91-93页 |
5.1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连续性空间研究总结 | 第91页 |
5.2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91-92页 |
5.3 前景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附录:图片及表格索引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