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朝核问题的由来与演化 | 第16-26页 |
2.1 朝鲜拥核的动机 | 第16-19页 |
2.1.1 朝鲜拥核的内因 | 第17-18页 |
2.1.2 朝鲜拥核的外因 | 第18-19页 |
2.2 朝鲜核计划的实施 | 第19-21页 |
2.2.1 金日成政府时期 | 第19页 |
2.2.2 金正日政府时期 | 第19-20页 |
2.2.3 金正恩政府时期 | 第20-21页 |
2.3 朝鲜核问题的最新动态 | 第21-26页 |
2.3.1 朝鲜拥核决心不可动摇 | 第21页 |
2.3.2 朝鲜第五次核试验 | 第21-22页 |
2.3.3 朝鲜第五次核试验对周边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4 国际社会的反应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朝鲜核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 第26-32页 |
3.1 朝核问题对中国政治领域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1 造成周边环境不稳定状态 | 第26-27页 |
3.1.2 西方国家借朝核问题遏制中国 | 第27-28页 |
3.2 朝核问题对中国安全领域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1 美国借朝核问题增强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 | 第28-29页 |
3.2.2 引发地区间核军备竞赛 | 第29页 |
3.3 朝核问题对中国经济领域的影响 | 第29-32页 |
3.3.1 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2 对中朝贸易往来的影响 | 第30页 |
3.3.3 对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中国为解决朝鲜核问题所做的努力 | 第32-39页 |
4.1 六方会谈的起源:三方会谈与四方会谈 | 第32-33页 |
4.2 六方会谈的成果 | 第33-34页 |
4.3 六方会谈破裂后中国采取的措施 | 第34-35页 |
4.4 中朝双边交流 | 第35-36页 |
4.5 中国对朝鲜核问题历次努力的不足之处 | 第36-39页 |
第五章 朝核问题的前景与未来中国应对的政策 | 第39-48页 |
5.1 朝鲜核问题的前景 | 第39-42页 |
5.1.1 坚决拥核不放弃 | 第39-40页 |
5.1.2 朝鲜存在放弃核武器的可能性 | 第40-41页 |
5.1.3 中国面临的问题 | 第41-42页 |
5.2 中国的对策 | 第42-48页 |
5.2.1 始终坚持中国的半岛政策 | 第42-43页 |
5.2.2 积极参与联合国制裁 | 第43-44页 |
5.2.3 酌情考虑朝鲜民生 | 第44-45页 |
5.2.4 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朝核问题 | 第45-46页 |
5.2.5 引导朝鲜加入地区合作机制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