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前言 | 第8页 |
1.2 稀土发光材料的概述 | 第8-11页 |
1.2.1 稀土发光材料的概述 | 第8页 |
1.2.2 稀土发光材料的性能特点 | 第8-9页 |
1.2.3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9-11页 |
1.3 LED用红色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硫(氧)化物体系红色荧光粉 | 第12页 |
1.3.2 硅酸盐体系红色荧光粉 | 第12页 |
1.3.3 钛酸盐体系红色荧光粉 | 第12-13页 |
1.3.4 氮化物体系红色荧光粉 | 第13页 |
1.3.5 钨钼酸盐体系红色荧光粉 | 第13-14页 |
1.4 双钙钛矿红色荧光粉的概述 | 第14-16页 |
1.4.1 双钙钛矿红色荧光粉的概述 | 第14-15页 |
1.4.2 双钙钛矿红色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7-19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1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3 实验流程 | 第17-18页 |
2.4 测试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Eu~(3+)掺杂Sr_2Mg(Mo,W)O_6煅烧工艺的研究 | 第19-28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19-27页 |
3.2.1 煅烧温度的确定 | 第19-22页 |
3.2.2 最高煅烧温度的确定 | 第22-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Eu~(3+)取代对Sr_2Mg(Mo,W)O_6:Eu~(3+)红色荧光粉的影响 | 第28-40页 |
4.1 引言 | 第28-2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4.2.1 样品A位取代的影响 | 第29-35页 |
4.2.1.1 物相分析 | 第29-30页 |
4.2.1.2 形貌分析 | 第30-32页 |
4.2.1.3 发光特性分析 | 第32-35页 |
4.2.2 样品B位取代的影响 | 第35-39页 |
4.2.2.1 物相分析 | 第35-36页 |
4.2.2.2 发光特性 | 第36-38页 |
4.2.2.3 色坐标 | 第38-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A位取代Sr_2Mg(Mo,W)O_6:Eu~(3+)的性能研究 | 第40-50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5.2.1 Mo含量对样品A位取代的影响 | 第40-45页 |
5.2.2 Sm~(3+)共掺杂对样品A位取代的影响 | 第45-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创新点 | 第51页 |
6.3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