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Summary第8-10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理论基础与实证考察第13-24页
    第一节 前置程序理论基础第13-15页
        一、股东代表诉讼与公司自治的关系第13-14页
        二、前置程序与股东代表诉讼的关系第14-15页
        三、前置程序申请人与诉讼原告的关系第15页
    第二节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实证考察第15-24页
        一、总体性考察第16-17页
        二、关于涉案公司的类型第17-19页
        三、关于案件诉讼双方第19-21页
        四、关于前置程序及豁免情形第21-24页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问题剖析与反思第24-38页
    第一节 前置程序对申请人的实体限制第24-27页
        一、单纯股东主义的选择第24页
        二、加以限制的申请人资格条件第24-25页
        三、对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歧视性的差别对待第25-26页
        四、现行规定对实体限制的不良后果第26-27页
    第二节 关于申请人申请事项的讨论第27-30页
        一、诉因范围与前置程序申请事项的比较第27-28页
        二、公司法关于申请事项的规定第28-29页
        三、关于董事、监事、高管侵权行为的认定第29页
        四、关于“他人”的范围第29-30页
    第三节 前置程序路径选择的障碍第30-34页
        一、我国现行的路径方式第31页
        二、股东经过前置程序请求后的结果第31-32页
        三、路径选择面临断裂的情形第32-33页
        四、前置程序豁免情形的适用第33-34页
    第四节 对内部审查模式的质疑第34-38页
        一、尊重公司自主决定权而出现的内部审查者第34-36页
        二、对内部审查者身份的怀疑第36-38页
第三章 解决前置程序功能冲突的构想第38-46页
    第一节 给予申请人开放式的资格第38-41页
        一、股东对公司利益的预期分析第38-39页
        二、采用股东申请时拥有股份标准第39-40页
        三、取消对所持股的时间和比例上的限制第40-41页
    第二节 股东维护公司利益的全面性第41-43页
        一、对“他人”应作广义适用第41-42页
        二、将非职务行为纳入前置程序申请事项的范围第42页
        三、明确豁免情形之规定第42-43页
    第三节 建立申请人责任追究制度第43-46页
        一、追责制度解决滥诉问题的合理性第44-45页
        二、责任追究可加强对申请人的约束第45-46页
第四章 寻求尊重公司自主决定权与保护股东权利平衡的审查模式第46-53页
    第一节 对其他审查模式的选择第46-48页
        一、特别诉讼委员会第46-47页
        二、独立董事调查权第47页
        三、维持公司内部性审查的弊端第47-48页
    第二节 建立内、外审查者结合的审查模式第48-53页
        一、对外部审查者进入前置程序的需要第48-49页
        二、第三方独立机构的选择第49-50页
        三、内外结合审查模式的程序要求第50-51页
        四、解决路径选择的断裂问题第51页
        五、完善内、外审查者责任追究制度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沉积岩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