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来源和类型 | 第11页 |
1.2 水稻叶色基因的克隆 | 第11-17页 |
1.2.1 叶绿体分化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 第12-13页 |
1.2.2 叶绿素合成和降解基因克隆 | 第13-16页 |
1.2.3 其他叶色相关的基因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水稻黄绿叶基因w390的图位克隆 | 第18-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1 水稻材料 | 第18页 |
2.1.2 表型考察与农艺性状考察 | 第18页 |
2.1.3 光和色素含量测定 | 第18页 |
2.1.4 叶绿体电镜观察 | 第18-19页 |
2.1.5 DNA提取 | 第19页 |
2.1.6 群体构建 | 第19页 |
2.1.7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19页 |
2.1.8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19页 |
2.1.9 候选基因分析 | 第19-20页 |
2.1.10 三维结构预测 | 第20页 |
2.1.11 RNA提取 | 第20页 |
2.1.12 cDNA反转录 | 第20页 |
2.1.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2.2.1 突变体的生理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 | 第20-22页 |
2.2.2 电镜观察 | 第22-23页 |
2.2.3 突变体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23页 |
2.2.4 基因预测 | 第23-24页 |
2.2.5 野生型和突变体CAO1蛋白的三维结构预测 | 第24-25页 |
2.2.6 叶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5-26页 |
2.3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一个水稻新黄绿叶突变体基因g160的图位克隆 | 第28-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1.1 水稻材料 | 第28页 |
3.1.2 表型考察 | 第28页 |
3.1.3 光和色素含量测定 | 第28页 |
3.1.4 光合速率测定 | 第28页 |
3.1.5 叶绿素荧光测定 | 第28-29页 |
3.1.6 叶绿体电镜观察 | 第29页 |
3.1.7 群体构建与基因定位 | 第29页 |
3.1.8 候选基因分析及序列比对 | 第29页 |
3.1.9 RNA提取和反转录 | 第29-30页 |
3.1.10 目的片段和载体连接 | 第30页 |
3.1.11 载体构建 | 第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3.2.1 表型与光合色素含量 | 第30-31页 |
3.2.2 光合作用特性指标测定 | 第31-32页 |
3.2.3 突变基因的定位 | 第32页 |
3.2.4 候选基因分析 | 第32-33页 |
3.2.5 获得转基因T0植株 | 第33-34页 |
3.3 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5-36页 |
4.1. w390是OsCAO1的一个新等位基因 | 第35页 |
4.2. g160是一个控制水稻叶色的新基因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历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