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宗教建筑论文

西安户县草堂寺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发展趋势第14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第16-19页
        1.4.1 研究的对象第16页
        1.4.2 研究的内容第16-17页
        1.4.3 研究的方法第17页
        1.4.4 研究的框架第17-19页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寺庙景观实例调查分析第19-34页
    2.1 调查实例的选择第19页
    2.2 调查分析方法第19页
    2.3 国内外优秀案例解读第19-23页
        2.3.1 日本奈良法隆寺实例分析第19-21页
        2.3.2 河南洛阳白马寺实例分析第21-23页
    2.4 实例调查分析第23-32页
        2.4.1 九华山风景区调研分析第23-25页
        2.4.2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调研分析第25-27页
        2.4.3 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调研分析第27-30页
        2.4.4 香积寺佛教寺庙景观调研分析第30-32页
    2.5 调查分析总结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佛教寺庙景观相关理论研究第34-48页
    3.1 风景名胜区第34-35页
        3.1.1 风景名胜区概念第34页
        3.1.2 风景名胜区发展第34页
        3.1.3 风景名胜区规划第34-35页
    3.2 佛教寺庙景观第35-40页
        3.2.1 佛教寺庙景观简史第35页
        3.2.2 佛教寺庙建筑第35-36页
        3.2.3 佛教寺庙景观发展现状第36-37页
        3.2.4 西安佛教寺庙景观第37页
        3.2.5 西安寺庙景观的特点第37-38页
        3.2.6 以西安为例分析佛教寺庙景观第38-40页
    3.3 文化景观第40-43页
        3.3.1 人文地理学科下的文化景观第41页
        3.3.2 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地位第41页
        3.3.3 文化景观设计的评价标准第41-43页
    3.4 风景名胜区佛寺园林景观相关理论第43-47页
        3.4.1 可持续景观理论第43-44页
        3.4.2 环境心理学理论第44页
        3.4.3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44页
        3.4.4 景观美学原理第44-46页
        3.4.5 历史文化理论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草堂寺景观现状和要素设计分析第48-68页
    4.1 草堂寺背景现状第48-56页
        4.1.1 草堂寺概况第48-53页
        4.1.2 草堂寺规划主要问题第53-54页
        4.1.3 草堂寺历史渊源第54-55页
        4.1.4 草堂寺自然文化第55页
        4.1.5 草堂寺变迁历史第55-56页
        4.1.6 草堂寺选址优势第56页
        4.1.7 草堂寺旅游发展分析第56页
    4.2 草堂寺景观设计原则和目标第56-58页
        4.2.1 草堂寺景观设计原则第56-57页
        4.2.2 草堂寺景观设计目标第57-58页
    4.3 草堂寺景观设计评价问卷调查第58-61页
        4.3.1 问卷调查内容第58-59页
        4.3.2 问卷调查情况第59-61页
    4.4 草堂寺景观要素分析第61-66页
        4.4.1 地形地貌分析第61-62页
        4.4.2 水体分析第62页
        4.4.3 交通和铺装第62-63页
        4.4.4 园林建筑物第63-64页
        4.4.5 植物景观第64-66页
    4.5 草堂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第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草堂寺景观设计优化建议第68-78页
    5.1 草堂寺景观设计策略第68-69页
        5.1.1 以保护为主的国际范第68页
        5.1.2 依托秦岭文化的整合优化第68-69页
        5.1.3 体现特色地域性传承第69页
    5.2 草堂寺优化经验借鉴第69-70页
    5.3 草堂寺景观设计优化宏观建议第70-74页
        5.3.1 土地开发与控制优化第70页
        5.3.2 旅游开发建设优化第70-71页
        5.3.3 功能定位优化第71-72页
        5.3.4 总体布局优化第72-73页
        5.3.5 空间组织优化第73页
        5.3.6 外部交通优化第73-74页
    5.4 草堂寺景观设计优化微观建议第74-76页
        5.4.1 建筑景观的多样性建议第74页
        5.4.2 景观要素设计优化第74-76页
    5.5 草堂寺可持续发展建议第76-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与展望第78-81页
    1 研究结论第78-79页
    2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第79页
        2.1 创新点第79页
        2.2 研究不足第79页
    3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津冀农村地区电能替代的技术经济分析及政策研究
下一篇:两个水稻黄绿叶基因的图位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