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配水工程论文--水锤论文

长距离供水管道水锤分析优化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4 课题主要内容第13-16页
        1.4.1 课题的提出第13-14页
        1.4.2 课题来源第14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第14-15页
        1.4.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2 水锤基本理论第16-27页
    2.1 水锤的定义第16页
    2.2 水锤数学模型第16-24页
        2.2.1 一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组第16-17页
        2.2.2 水锤压强和水锤波速的数学模型第17-19页
        2.2.3 水锤基本微分方程组第19-21页
        2.2.4 简化的水锤基本微分方程组第21页
        2.2.5 水锤计算的特征线法第21-24页
    2.3 边界条件第24-26页
        2.3.1 水力元件第24-25页
        2.3.2 水泵全特性曲线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水锤计算方法的优化第27-42页
    3.1 传统水锤计算模型第27-28页
    3.2 改进的水锤传递函数模型第28-30页
        3.2.1 水锤传递函数第28-29页
        3.2.2 改进的水锤传递函数第29-30页
    3.3 经典水锤计算理论的优化第30-31页
    3.4 非恒定摩阻模型第31-38页
        3.4.1 拟恒定摩阻模型第31-32页
        3.4.2 非恒定摩阻模型第32-38页
    3.5 优化的水锤计算方法第38页
    3.6 模拟验证第38-40页
        3.6.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3.6.2 试验结果第39页
        3.6.3 计算模型第39-40页
        3.6.4 结果分析第40页
    3.7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长距离供水管道水锤防护方法可靠性研究第42-63页
    4.1 系统可靠度分析基础第42页
    4.2 水锤防护方法可靠度指标计算第42-44页
    4.3 水锤防护设备第44-45页
    4.4 算例第45-62页
        4.4.1 基本数据第45-46页
        4.4.2 停泵水锤事故分析第46-48页
        4.4.3 增加防护方法水锤分析第48-62页
    4.5 小结第62-63页
5 基于可靠度的长距离供水管道水锤防护设备参数优化第63-77页
    5.1 优化方法第63-67页
    5.2 水锤防护设备参数优化模型的建立第67-75页
        5.2.1 缓闭蝶式止回阀第67-69页
        5.2.2 压力罐第69-72页
        5.2.3 空气阀第72-75页
    5.3 算例分析第75-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6 长距离供水管道水锤危害风险预测研究第77-83页
    6.1 风险评价指标第77页
    6.2 评价模型的建立第77-79页
        6.2.1 评价指标数据区间第77-78页
        6.2.2 计算距及位值第78页
        6.2.3 简单关联函数第78-79页
        6.2.4 初等关联函数第79页
    6.3 算例第79-81页
        6.3.1 基本数据第79-80页
        6.3.2 距及位值第80页
        6.3.3 关联函数第80-81页
    6.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7 长距离供水管道水锤分析优化的应用研究第83-90页
    7.1 天津市某工业区长距离供水管道工程第83页
    7.2 无水锤防护措施的水锤分析第83-85页
    7.3 增加缓闭止回阀的水锤分析第85-87页
        7.3.1 设备参数优化第85-86页
        7.3.2 可靠性分析第86页
        7.3.3 风险预测第86-87页
    7.4 增加空气阀的水锤分析第87-89页
        7.4.1 设备参数优化第87-88页
        7.4.2 可靠性分析第88页
        7.4.3 风险预测第88-89页
    7.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8 结论与建议第90-94页
    8.1 结论第90-92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92页
    8.3 建议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12页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附录第113-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上调Smad6的表达,抑制BMP-4/Smad1/5/8通路
下一篇:BL物业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