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二) 研究的意义与的目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1章 商业秘密及其侵权损害赔偿概述 | 第14-18页 |
1.1 商业秘密 | 第14-15页 |
1.2 商业秘密侵权 | 第15-17页 |
1.3 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 | 第17-18页 |
第2章 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 | 第18-22页 |
2.1 英美法系国家的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 第18-19页 |
2.1.1 英国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 第18页 |
2.1.2 美国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 第18-19页 |
2.2 大陆法系国家的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 第19-21页 |
2.2.1 德国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 第19-20页 |
2.2.2 日本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 第20-21页 |
2.3 各国商业秘密之间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之评析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及其缺陷 | 第22-30页 |
3.1 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2-23页 |
3.2 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 | 第23-30页 |
3.2.1 立法层面中的缺陷 | 第23-25页 |
3.2.1.1 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 | 第23-24页 |
3.2.1.2 缺乏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4-25页 |
3.2.2 司法实践层面中的缺陷 | 第25-30页 |
3.2.2.1 商业秘密侵权赔偿金额计算存缺陷 | 第25-27页 |
3.2.2.2 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证明困难 | 第27-30页 |
第4章 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 第30-36页 |
4.1 立法层面 | 第30-32页 |
4.1.1 明确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 | 第30-31页 |
4.1.2 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31-32页 |
4.2 司法实践层面 | 第32-36页 |
4.2.1 明确商业秘密侵权赔偿数额计算的参考因素 | 第32-34页 |
4.2.2 建立合理的赔偿证明标准体系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件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