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意”和“象”之间的辩证关系 | 第12-17页 |
1.1 对“意”的认识 | 第12-14页 |
1.1.1 “意”的特点 | 第12页 |
1.1.2 “意”的整一性 | 第12-13页 |
1.1.3 “意”与抽象、观念、写实三者的比较与联系 | 第13-14页 |
1.2 对“意象”的认识 | 第14-17页 |
1.2.1 “意”与“象”的联系 | 第15-16页 |
1.2.2 对意象造型的认识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意象造型的内在因素之间的联系 | 第17-20页 |
2.1 观念与“识”之间的联系 | 第18页 |
2.2 “理”与“识”在视觉绘画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意象造型在我国人物绘画艺术历史上所包含的主要表达内容 | 第20-25页 |
3.1 “气韵”在人物绘画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3.2 “立意”在人物绘画中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3.3 对古代传统意象造型中“传神写照”观点的认识 | 第22-25页 |
第四章 意象表现形式语言的运用 | 第25-30页 |
4.1 各种形式语言之间的比较 | 第25-28页 |
4.1.1 “有生命”的艺术形式语言 | 第25-26页 |
4.1.2 “纯关系”的艺术形式语言 | 第26-27页 |
4.1.3 有审美积淀的艺术形式语言 | 第27-28页 |
4.2 意象表现形式语言的观念和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 | 第28-30页 |
第五章 意象造型思维在人物绘画中的思维方式与运用 | 第30-36页 |
5.1 外在因素单一表达的艺术思维中的缺陷 | 第30-31页 |
5.2 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语言的关系 | 第31-33页 |
5.3 对(?)内在精神“神”的捕捉 | 第33-34页 |
5.4 人物绘画意象造型思维的表达 | 第34-36页 |
总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0-41页 |
承诺书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