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2 基于EMC我国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分析 | 第21-35页 |
2.1 相关理论分析与总结 | 第21-25页 |
2.1.1 合同能源管理概念 | 第21页 |
2.1.2 节能改造相关主体 | 第21-23页 |
2.1.3 节能改造流程 | 第23-24页 |
2.1.4 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特点 | 第24-25页 |
2.2 节能改造项目风险识别 | 第25-29页 |
2.2.1 工作分解结构(WBS)分析 | 第26-27页 |
2.2.2 风险分解结构(RBS)分析 | 第27-28页 |
2.2.3 基于WBS和RBS的风险识别 | 第28-29页 |
2.3 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 第29-35页 |
2.3.1 风险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 第29-31页 |
2.3.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1-35页 |
3 基于EMC我国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评价 | 第35-55页 |
3.1 风险评价模型G-ANP方法原理 | 第35-40页 |
3.1.1 网络层次分析法 | 第35-37页 |
3.1.2 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37-40页 |
3.2 建立ANP风险模型 | 第40-49页 |
3.2.1 风险因素影响关系分析 | 第40-41页 |
3.2.2 构建ANP风险评价模型 | 第41-42页 |
3.2.3 确定项目风险权重向量 | 第42-49页 |
3.3 风险因素权重向量排序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3.3.1 重要风险因素 | 第49页 |
3.3.2 较重要风险因素 | 第49-50页 |
3.3.3 次要风险因素 | 第50页 |
3.4 实证分析 | 第50-55页 |
3.4.1 背景介绍 | 第50-51页 |
3.4.2 项目风险分析 | 第51-52页 |
3.4.3 项目风险评价 | 第52-53页 |
3.4.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 对策建议 | 第55-59页 |
4.1 不同阶段风险对策 | 第55页 |
4.2 重要风险因素对策 | 第55-57页 |
4.3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运行体系 | 第57-5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文章结论 | 第59-6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在校攻读硕士期间取得成果 | 第67-69页 |
附录 1:关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问卷调查 | 第69-71页 |
附录 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调研访谈内容提要(政府机构) | 第71-73页 |
附录 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调研访谈内容提要(节能服务公司)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