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C2C微信购物中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13-14页
        二 研究问题第14页
        三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7页
        一 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第17-20页
        一 研究框架第17-18页
        二 主要创新点第18-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0-30页
    第一节 C2C微信购物概述第20-24页
        一 C2C电子商务模式第20-22页
        二 微信购物相关概念第22-23页
        三 C2C微商第23-24页
    第二节 国内外微信研究现状第24-26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24-25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25-26页
    第三节 网络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第26-30页
        一 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第26页
        二 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第26-30页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第30-41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30-32页
        一 技术接受模型(TAM)第30-31页
        二 刺激-感知-反应模型(S-O-R)第31-32页
    第二节 研究模型第32-34页
    第三节 变量定义及研究假设第34-41页
        一 有用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第34-35页
        二 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第35-36页
        三 风险关注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第36页
        四 产品属性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信任的影响第36-37页
        五 服务质量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信任的影响第37-38页
        六 关系情面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信任的影响第38-41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41-46页
    第一节 变量的测量第41-43页
        一 研究变量的测量第41-42页
        二 背景变量的测量第42-43页
    第二节 C2C微信购物消费者购买意愿调研设计第43-44页
        一 调研设计第43-44页
        二 调研对象第44页
        三 调研方法第44页
    第三节 数据分析方法第44-46页
        一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4页
        二 信度及效度分析第44-45页
        三 相关分析第45页
        四 回归分析第45页
        五 中介效应分析第45-46页
第五章 数据分析第46-66页
    第一节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6-48页
    第二节 信度分析第48-49页
    第三节 效度分析第49-51页
    第四节 相关分析第51-53页
        一 有用性和信任与购买意愿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二 风险关注度与购买意愿相关性分析第52页
        三 各变量与消费者感知有用性相关性分析第52页
        四 各变量与消费者信任相关性分析第52-53页
    第五节 回归分析第53-63页
        一 各变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第53-55页
        二 各变量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的回归分析第55-57页
        三 各变量对消费者信任的回归分析第57-59页
        四 有用性与信任中介效应分析第59-63页
    第六节 检验结果第63-66页
        一 假设检验第63页
        二 结论分析第63-66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66-71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第66-67页
    第二节 对C2C微商的建议第67-69页
        一 注重商品质量第67页
        二 提升服务质量第67-68页
        三 重视关系情面第68-69页
        四 降低购物风险第69页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第69-71页
        一 研究不足第69-70页
        二 研究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调研问卷第76-84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彝、白、纳西族4~6岁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特点及其跨文化研究
下一篇:厌恶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及其对肥胖程度的影响:抑制控制的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