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余热发电论文

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向心透平设计与流动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向心透平在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中的重要性第11-13页
    1.3 向心透平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有机工质向心透平的设计造型与数值模拟第17-31页
    2.1 有机工质向心透平热力设计第17-22页
        2.1.1 向心透平设计方案参数的选择第17-19页
        2.1.2 导叶栅设计参数的选择第19-20页
        2.1.3 动叶设计参数的选择第20-21页
        2.1.4 叶栅参数的设计第21-22页
    2.2 叶片成型方法第22-24页
        2.2.1 导叶片模型建立第22-24页
        2.2.2 动叶片模型建立第24页
    2.3 向心透平整机流动特性模拟第24-26页
        2.3.1 湍流模型选取第24-25页
        2.3.2 计算网格的划分第25-26页
        2.3.3 边界条件与求解控制第26页
    2.4 模拟结果分析第26-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有机工质向心透平内流动特性分析第31-45页
    3.1 静叶栅内二次流结构及损失分析第31-38页
        3.1.1 鞍点、马蹄涡、通道涡和角隅涡第32-34页
        3.1.2 尾迹区流动分析第34-36页
        3.1.3 静叶栅内损失分布分析第36-38页
    3.2 叶轮内流动特性分析及形状优化第38-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非设计工况下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性能分析第45-55页
    4.1 非设计工况下透平效率性能分析第45-52页
        4.1.1 转速对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性能影响第46-48页
        4.1.2 背压对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性能影响第48-49页
        4.1.3 进口温度对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性能影响第49-52页
    4.2 非设计工况下透平通流性能分析第52-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结论和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页
    5.2 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因论的网络中式英语特点与原因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DSP的电液调节阀动态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