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2页 |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 数据资料来源及可能创新 | 第19-21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借鉴 | 第21-2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2.1.1 城镇化 | 第21-22页 |
2.1.2 农村城镇化 | 第22-23页 |
2.1.3 城镇化的发展动力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2.1 区位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5页 |
2.2.3“推力-拉力”理论 | 第25-26页 |
2.2.4 增长极与增长中心理论 | 第26页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9页 |
第3章 黔江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45页 |
3.1 黔江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基础 | 第29-31页 |
3.2 黔江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31-37页 |
3.2.1 城镇化快速发展 | 第31-34页 |
3.2.2 经济集聚效应逐渐增强 | 第34-35页 |
3.2.3 产业结构转型成效明显 | 第35-36页 |
3.2.4 人口转移快速推进 | 第36-37页 |
3.2.5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 第37页 |
3.3 黔江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3.3.1 城镇化总体水平相对落后 | 第38-39页 |
3.3.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 第39-40页 |
3.3.3 城乡发展失调 | 第40-41页 |
3.3.4 城镇化特色不明显,民族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 | 第41-42页 |
3.4 黔江区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第4章 黔江区农村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69页 |
4.1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45-46页 |
4.2 黔江区农村城镇化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46-51页 |
4.2.1 政府政策因素 | 第46-49页 |
4.2.2 经济发展因素 | 第49-50页 |
4.2.3 产业结构因素 | 第50页 |
4.2.4 人口转移因素 | 第50-51页 |
4.3 黔江区农村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51-63页 |
4.3.1 影响因子选择依据及原则 | 第51-52页 |
4.3.2 影响因子指标设计 | 第52-53页 |
4.3.3 数据来源 | 第53页 |
4.3.4 理论模型 | 第53-55页 |
4.3.5 相关性检验 | 第55-56页 |
4.3.6 KMO和Bartlett检验 | 第56-57页 |
4.3.7 主成份分析 | 第57-62页 |
4.3.8 实证结果 | 第62-63页 |
4.4 各因素对黔江区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作用分析 | 第63-69页 |
4.4.1 政府政策是主要引导力 | 第63-64页 |
4.4.2 经济发展是基本保障 | 第64页 |
4.4.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展通道 | 第64-65页 |
4.4.4 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是基础条件 | 第65-66页 |
4.4.5 科教文卫等社会保障是重要推动力 | 第66-69页 |
第5章 加快黔江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9-73页 |
5.1 认真落实政府政策,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 第69-70页 |
5.2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70页 |
5.3 完善农村城镇化公共服务建设 | 第70-71页 |
5.4 建立健全农村城镇化社会保障体系 | 第71页 |
5.5 统筹城乡,促进区域均衡可持续发展 | 第71-72页 |
5.6 加大地区生态及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力度 | 第72-7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3-7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