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荧光染料的发展 | 第10-11页 |
1.3 常见的荧光染料 | 第11-13页 |
1.3.1 氧杂蒽环荧光染料 | 第12页 |
1.3.2 香豆素荧光染料 | 第12页 |
1.3.3 菁荧光染料 | 第12-13页 |
1.3.4 BODIPY荧光染料 | 第13页 |
1.4 结构修饰荧光染料概述 | 第13-19页 |
1.4.1 氧杂蒽环结构修饰荧光染料 | 第13-16页 |
1.4.2 香豆素结构修饰荧光染料 | 第16-17页 |
1.4.3 BODIPY修饰荧光染料 | 第17-18页 |
1.4.4 菁结构修饰荧光染料 | 第18-19页 |
1.5 荧光染料在探针领域的应用 | 第19-23页 |
1.5.1 氧杂蒽环荧光染料为母体构建的探针 | 第19-20页 |
1.5.2 香豆素荧光染料为母体构建的探针 | 第20-21页 |
1.5.3 BODIPY荧光染料为母体构建的探针 | 第21-22页 |
1.5.4 菁染料为母体构建的探针 | 第22-23页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以及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氧杂蒽环结构修饰荧光染料合成表征、理论计算、光学性质及生物学应用研究 | 第24-84页 |
2.1 引言 | 第24-27页 |
2.1.1 合成路线分析 | 第24-26页 |
2.1.2 反应底物的筛选 | 第26-27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2.2.1 仪器 | 第27页 |
2.2.2 试剂 | 第27页 |
2.3 氧杂蒽环结构修饰荧光染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27-42页 |
2.3.1 荧光染料Ra系列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27-33页 |
2.3.2 荧光染料Rb系列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3-41页 |
2.3.3 荧光染料Rc系列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41-42页 |
2.4 氧杂蒽环结构修饰荧光染料光学性质 | 第42-49页 |
2.4.1 荧光染料及金属离子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2.4.2 荧光染料光谱性质的测定 | 第42-43页 |
2.4.3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43页 |
2.4.4 荧光染料Ra系列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43-45页 |
2.4.5 荧光染料Rb系列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45-47页 |
2.4.6 荧光染料Rc系列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47-49页 |
2.5 氧杂蒽环结构修饰荧光染料理论计算 | 第49-71页 |
2.5.1 荧光染料Ra系列理论计算 | 第49-58页 |
2.5.2 荧光染料Rb系列理论计算 | 第58-68页 |
2.5.3 荧光染料Rc系列理论计算 | 第68-71页 |
2.6 荧光染料生物学应用研究 | 第71-83页 |
2.6.1 荧光染料Ra系列MTT实验及数据 | 第71-76页 |
2.6.2 荧光染料Rb系列MTT实验及数据 | 第76-81页 |
2.6.3 荧光染料Rc系列MTT实验及数据 | 第81-8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三章 基于氧杂蒽环Hg~(2+)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质及生物学应用研究 | 第84-94页 |
3.1 引言 | 第84页 |
3.2 氧杂蒽环结构修饰荧光探针T1、T2合成及表征 | 第84-87页 |
3.2.1 荧光探针T1的合成及表征 | 第84-86页 |
3.2.2 荧光探针T2的合成及表征 | 第86-87页 |
3.3 氧杂蒽环结构修饰荧光探针T1、T2的光学性质 | 第87-90页 |
3.3.1 荧光探针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87页 |
3.3.2 pH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87页 |
3.3.3 荧光探针离子选择性、抗干扰性分析 | 第87-88页 |
3.3.4 荧光探针灵敏性、检测极限分析 | 第88-89页 |
3.3.5 pH对荧光探针识别性能影响 | 第89-90页 |
3.4 荧光探针识别汞离子的结合位点计算 | 第90-91页 |
3.5 荧光探针T1、T2生物学应用 | 第91-93页 |
3.5.1 氧杂蒽环结构修饰荧光探针细胞毒性研究 | 第91-92页 |
3.5.2 荧光探针T1、T2的细胞成像 | 第92-9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5页 |
结论 | 第105-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附录 | 第107-146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