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建筑人体热适应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绪论第10-25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适应性研究现状第11-22页
     ·热适应相关的气候室研究第11-13页
     ·热适应相关的现场调查研究第13-2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2-25页
2 人体热舒适适应性理论第25-35页
   ·适应性概念第25-27页
   ·适应的概念模型——反馈循环第27-30页
   ·人体热舒适适应性模型第30-33页
     ·Brager 和de Dear 的模型第30-31页
     ·Humphreys 和 Nicol 模型第31页
     ·Fanger 和 Toftum 的模型第31页
     ·APMV 适应性模型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3 热舒适研究方法第35-55页
   ·现场调查研究第35-44页
     ·样本要求第35-40页
     ·测试仪器第40页
     ·测试要求第40-42页
     ·热环境调查方法及问卷设计[93,94]第42-43页
     ·现场研究数据的处理第43-44页
   ·气候室实验研究第44-53页
     ·样本量的确定第46-49页
     ·人工气候室及测量仪器第49-51页
     ·实验工况设计第51页
     ·实验步骤第51-52页
     ·问卷设计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4 热舒适现场调查结果和数据处理第55-83页
   ·问卷基本情况第55-57页
     ·人员背景第55页
     ·新陈代谢率第55页
     ·服装水平第55-57页
   ·室内外热环境状况第57-60页
   ·主观调查结果与分析第60-71页
     ·热感觉分布第60-61页
     ·湿感觉分布第61-63页
     ·吹风感分布第63-65页
     ·热期望第65-71页
   ·人体热适应性分析第71-81页
     ·调节服装热阻第72-76页
     ·改变气流速度第76-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5 热舒适气候室实验研究第83-93页
   ·受试者基本信息第83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83-91页
     ·人工气候室实验室内环境参数统计第83-85页
     ·热感觉第85-88页
     ·平均皮肤温度第88-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6 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建筑热舒适区的确定第93-105页
   ·引言第93-94页
   ·夏热冬冷地区热舒适区的构建第94-102页
     ·夏热冬冷地区热舒适区 80%和 90%可接受率边界的计算第94-100页
     ·热舒适区上下边界的确定第100-102页
   ·热舒适区图的应用第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结论第105-106页
   ·展望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附录第117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7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旧城改造过程中公众参与策略研究
下一篇:地区现代主义大师杰弗里·巴瓦设计思想及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