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水体受纳污水厂尾水小试实验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22页 |
1.1.1 城市景观水体的功能 | 第15-16页 |
1.1.2 污水处理厂尾水产生及排放现状 | 第16-18页 |
1.1.3 城市景观水体缺水形势严峻 | 第18-19页 |
1.1.4 水污染防治亟需寻找新的方向 | 第19-21页 |
1.1.5 污水厂尾水回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2-31页 |
1.2.1 水体自净能力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2.2 水体接纳再生水后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1.2.3 尾水补充河道后主要控制污染物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31-3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31-3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33-3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7-43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37-3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2.5 参考标准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系统理论水环境容量及污染物去除总体情况 | 第43-57页 |
3.1 小试系统理论自净容量与输入污染负荷计算 | 第43-49页 |
3.1.1 水环境容量模型 | 第43-45页 |
3.1.2 模拟系统各比例混合水质 | 第45-46页 |
3.1.3 判断步骤及结果 | 第46-49页 |
3.2 河道模拟系统各项污染指标去除情况 | 第49-57页 |
3.2.1 总体污染物去除情况 | 第49-51页 |
3.2.2 NH_3-N及TN的去除情况及原因 | 第51-55页 |
3.2.3 TP及COD_(Mn)去除情况及原因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不同运行方式对模拟系统去除污染物的影响 | 第57-81页 |
4.1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57-62页 |
4.1.1 HRT对NH_3-N去除的影响 | 第58-59页 |
4.1.2 HRT对TN去除的影响 | 第59-60页 |
4.1.3 HRT对TP去除的影响 | 第60-61页 |
4.1.4 HRT对COD_(Mn)去除的影响 | 第61-62页 |
4.1.5 小结 | 第62页 |
4.2 不同景观水体底质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62-71页 |
4.2.1 底质对NH_3-N去除的影响 | 第63-65页 |
4.2.2 底质对TN去除的影响 | 第65-67页 |
4.2.3 底质对TP去除的影响 | 第67-70页 |
4.2.4 底质对COD_(Mn)去除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5 小结 | 第71页 |
4.3 不同尾水补充比例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71-76页 |
4.3.1 补充比例对NH_3-N去除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2 补充比例对TN去除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3 补充比例对TP去除的影响 | 第74-75页 |
4.3.4 补充比例对COD_(Mn)去除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5 小结 | 第76页 |
4.4 三种因素对各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76-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小试实验系统出水达标情况 | 第81-93页 |
5.1 尾水补充景观水体水质标准及研究现状 | 第81-85页 |
5.2 实验各指标出水水质达标情况 | 第85-88页 |
5.3 典型工况污染指标出水浓度及去除率 | 第88-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93-97页 |
6.1 结论 | 第93-95页 |
6.2 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