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1 薏苡仁 | 第12-16页 |
1.1 薏苡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 薏苡仁开发利用现状 | 第16页 |
2 低聚糖 | 第16-20页 |
2.1 分离方法 | 第17页 |
2.2 结构分析现状 | 第17-20页 |
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薏苡仁低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21-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2.1 热水浸提法提取薏苡仁低聚糖试验 | 第25-29页 |
2.2 超声波辅助提取薏苡仁低聚糖试验 | 第29-38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薏苡仁低聚糖初步纯化工艺的研究 | 第40-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6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40页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0-41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1-46页 |
1.3.1 CSO脱膽液的制备 | 第41页 |
1.3.2 低聚糖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1.3.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1.3.4 总掛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1.3.5 兼该仁低聚糖的脱蛋白试验 | 第43-45页 |
1.3.6 薏该仁低聚糖的脱色试验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7页 |
2.1 薏孩仁低聚糖的脱蛋白试验 | 第46-54页 |
2.2 薏该仁低聚糖的脱色试验 | 第54-57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薏苡仁低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58-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58页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8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58-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2.1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0-61页 |
2.2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1-62页 |
2.3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2-63页 |
2.4 总抗氧化能力 | 第63-64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薏苡仁低聚糖对双歧杆菌体外增殖效应的研究 | 第65-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8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65-66页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66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66-68页 |
1.3.1 薏孩仁低聚糖的制备 | 第66页 |
1.3.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66页 |
1.3.3 菌种活化 | 第66-67页 |
1.3.4 不同浓度兼孩仁低聚糖对双歧杆菌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 | 第67页 |
1.3.5 兼该仁低聚糖对双歧杆菌生长过程的影响 | 第67页 |
1.3.6 薏苡仁低聚糖对双歧杆菌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67-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3页 |
2.1 不同浓度薏苡仁低聚糖对双歧杆菌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 | 第68-70页 |
2.2 薏苡仁低聚糖对双歧杆菌生长过程的影响 | 第70-72页 |
2.3 薏苡仁低聚糖对双歧杆菌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72-73页 |
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薏苡仁低聚糖的分离及其结构分析 | 第75-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75页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75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75-7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5页 |
2.1 低聚糖组分分析结果 | 第77-79页 |
2.2 制备色谱分离结果 | 第79-80页 |
2.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 | 第80-81页 |
2.4 质谱分析结果 | 第81-83页 |
2.5 核磁共振分析结果 | 第83-85页 |
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1 结论 | 第86-87页 |
2 创新点 | 第87页 |
3 研究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