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3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1.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3 特色与创新 | 第11-12页 |
| 1.4 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 第2章 山胡椒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13-29页 |
| 2.1 引言 | 第13页 |
| 2.2 山胡椒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3-25页 |
| 2.2.1 酚苷类化合物 | 第13-16页 |
| 2.2.2 丁内酯类化合物 | 第16-19页 |
| 2.2.3 苯丙素类化合物 | 第19-22页 |
| 2.2.4 其他成分 | 第22-25页 |
| 2.3 山胡椒属植物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25-29页 |
| 2.3.1 抗肿瘤活性 | 第25-26页 |
| 2.3.2 抗病毒及抗菌活性 | 第26页 |
| 2.3.3 抗炎及镇痛活性 | 第26-27页 |
| 2.3.4 肝保护活性 | 第27页 |
| 2.3.5 其他活性 | 第27-29页 |
| 第3章 川钓樟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9-46页 |
| 3.1 试剂及仪器 | 第30-31页 |
| 3.1.1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 3.1.2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 3.2 川钓樟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 第31-38页 |
| 3.2.1 样品来源、鉴定及储存 | 第31-32页 |
| 3.2.2 川钓樟的粗提和萃取 | 第32页 |
| 3.2.3 川钓樟乙酸乙酯部位的分离纯化 | 第32-38页 |
| 3.3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及鉴定 | 第38-44页 |
| 3.3.1 川钓樟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38-43页 |
| 3.3.2 川钓樟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 第43-44页 |
| 3.4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绒毛山胡椒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46-57页 |
| 4.1 试剂及仪器 | 第46-47页 |
| 4.2 绒毛山胡椒叶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 第47-51页 |
| 4.2.1 样品来源、鉴定及储存 | 第47页 |
| 4.2.2 绒毛山胡椒叶的粗提和萃取 | 第47-48页 |
| 4.2.3 绒毛山胡椒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分离纯化 | 第48-51页 |
| 4.3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及鉴定 | 第51-56页 |
| 4.3.1 绒毛山胡椒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51-55页 |
| 4.3.2 绒毛山胡椒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 第55-56页 |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香叶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57-68页 |
| 5.1 试剂及仪器 | 第57页 |
| 5.2 挥发油的提取 | 第57-59页 |
| 5.2.1 样品来源、鉴定及储存 | 第57页 |
| 5.2.2 挥发油的提取 | 第57-58页 |
| 5.2.3 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 5.3 化学成分分析 | 第59-67页 |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6章 三种山胡椒属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68-79页 |
| 6.1 引言 | 第68页 |
| 6.2 抗肿瘤活性 | 第68-76页 |
| 6.2.1 受试化合物及细胞株 | 第68-69页 |
| 6.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9页 |
| 6.2.3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 6.2.4 数据处理及统计 | 第70页 |
| 6.2.5 实验结果 | 第70-76页 |
| 6.2.6 讨论 | 第76页 |
| 6.3 抗菌活性 | 第76-78页 |
| 6.3.1 受试材料及菌种 | 第76页 |
| 6.3.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76页 |
| 6.3.3 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 6.3.4 实验结果 | 第77-78页 |
| 6.4 小结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附录 | 第87-9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