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3 风力机叶片涡流发生器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涡流发生器抑制边界层分离的原理 | 第18-2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3 边界层的转捩 | 第19页 |
2.4 边界层的分离 | 第19-20页 |
2.5 涡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带涡流发生器的翼段数值模拟的技术验证 | 第22-36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CFD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3.3 FLUENT湍流模型 | 第23-26页 |
3.4 网格生成方法 | 第26-27页 |
3.5 几何模型 | 第27-28页 |
3.6 网格对比分析和湍流模型对比分析 | 第28-3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4 涡流发生器的形状参数对翼段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36-5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涡流发生器楔形角参数数值模拟优化 | 第36-42页 |
4.2.1 涡流发生器楔形角尺寸参数选取 | 第36-37页 |
4.2.2 各楔形角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涡量分析 | 第37-39页 |
4.2.3 各楔形角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流动分离点分析 | 第39-40页 |
4.2.4 楔形角参数的最优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4.3 高度参数数值模拟优化 | 第42-48页 |
4.3.1 涡流发生器高度尺寸参数选取 | 第42-43页 |
4.3.2 各高度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涡量分析 | 第43-45页 |
4.3.3 各高度参数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流动分离点分析 | 第45-46页 |
4.3.4 高度参数的最优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4 长度参数数值模拟优化 | 第48-54页 |
4.4.1 涡流发生器长度尺寸参数选取 | 第48-50页 |
4.4.2 各长度参数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涡量分析 | 第50-51页 |
4.4.3 各长度参数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流动分离点分析 | 第51-52页 |
4.4.4 长度参数的最优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涡流发生器的位置参数对翼段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56-76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安装角参数的数值模拟优化 | 第56-62页 |
5.2.1 涡流发生器安装角尺寸参数选取 | 第56-57页 |
5.2.2 各安装角参数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涡量分析 | 第57-59页 |
5.2.3 各安装角参数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流动分离点分析 | 第59-60页 |
5.2.4 安装角参数的最优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5.3 水平间距参数的数值模拟优化 | 第62-68页 |
5.3.1 涡流发生器水平间距尺寸参数选取 | 第62-63页 |
5.3.2 各水平间距参数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涡量分析 | 第63-65页 |
5.3.3 各水平间距参数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流动分离点分析 | 第65-66页 |
5.3.4 水平间距参数的最优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5.4 弦向位置参数的数值模拟优化 | 第68-74页 |
5.4.1 涡流发生器弦向位置参数选取 | 第68-69页 |
5.4.2 各弦向位置参数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涡量分析 | 第69-71页 |
5.4.3 各弦向位置参数梯形涡流发生器的流动分离点分析 | 第71-72页 |
5.4.4 弦向位置参数的最优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6 涡流发生器优化结果的风轮参数对比 | 第76-86页 |
6.1 引言 | 第76页 |
6.2 3m叶片设计` | 第76-81页 |
6.2.1 经典叶素动量理论 | 第76-80页 |
6.2.2 各叶素的实际空间坐标 | 第80-81页 |
6.3 3m风力机VG叶片优化结果对比 | 第81-8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附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