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案由 | 第13页 |
二、案情简介 | 第13-14页 |
三、案情焦点 | 第14页 |
四、分歧意见与法理分析 | 第14-31页 |
(一) 焦点一:九名被告人的行为是整体构成共同犯罪还是按搭档构成共同犯罪 | 第14-17页 |
1. 部分辩护人认为,各被告人之间不成立共同犯罪 | 第15页 |
2. 部分公诉人认为九名被告应整体构成共同犯罪 | 第15-16页 |
3. 法庭、部分公诉人以及笔者认为应以搭档为组合构成四组共同犯罪和一个单独诈骗犯罪 | 第16-17页 |
(二) 焦点二:共同犯罪人的数额分担问题 | 第17-22页 |
1. 分赃数额说 | 第17-18页 |
2. 分担数额说 | 第18页 |
3. 参与数额说 | 第18页 |
4. 综合说 | 第18页 |
5. 犯罪总额说 | 第18-19页 |
6. 通说犯罪总额说+犯罪参与说 | 第19页 |
7. 笔者之见解——修正的参与数额说 | 第19-22页 |
(三) 焦点三:能否追加被告人王惠“传授犯罪方法罪” | 第22-24页 |
1. 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在本案中的适用 | 第22-23页 |
2. 本案中共同犯罪与本罪的包容关系 | 第23-24页 |
(四) 焦点四——本案中报纸的经营者、广告的发布者应否承担刑事责任,怎样承担 | 第24-31页 |
1. 本案中未受到追诉的报纸的经营者、广告的发布者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第24-25页 |
2. 现有刑法下报纸的经营者、广告的发布者可能构成何种犯罪 | 第25-29页 |
3. 有必要单独立法或者出台新的刑法修正案 | 第29-31页 |
五、案件结论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