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证中融贯论的应用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从哲学领域到法律论证理论的融贯论 | 第12-25页 |
(一) 哲学背景下的融贯论 | 第12-16页 |
1. 真理观领域中的融贯论与符合论、实用论 | 第13-14页 |
2. 知识论中的融贯论与基础论 | 第14-16页 |
(二) 融贯论与法律论证理论的结合 | 第16-25页 |
1. 法律论证理论简述 | 第17-21页 |
2. 法律论证中的几种融贯论观点 | 第21-25页 |
二、法律论证中融贯论的必要性 | 第25-33页 |
(一) 法律规范的不可预测性及法律语言的不确定性 | 第26-29页 |
1. 法律语言的不确定性 | 第26-28页 |
2. 法律规范的不可预测性 | 第28-29页 |
(二) 融贯论的融入 | 第29-33页 |
1. 要克服法律知识的不确定性 | 第29-30页 |
2. 融贯论为合理的证立提供标准 | 第30-33页 |
三、融贯论在法律论证中的应用 | 第33-38页 |
(一) 运用融贯论的前提 | 第33-36页 |
1. 融贯性与一致性 | 第33-36页 |
(二) 运用融贯论的法律论证过程 | 第36-38页 |
四、运用融贯论完善我国司法裁判中的法律论证 | 第38-46页 |
(一) 法律论证在我国司法裁判领域应用的现状 | 第38-41页 |
1. 法律论证理论研究现状 | 第38-39页 |
2. 我国司法裁判活动的困境 | 第39-41页 |
(二) 能否运用融贯论追求法官论证的合理性 | 第41-46页 |
1. 司法裁判中需要对各种利益进行衡量 | 第41-43页 |
2. 法官的法律论证要达到 “融贯”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