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轨道演化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方法选择 | 第1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 第12-21页 |
2.1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2.1.1 技术轨道概念提出及其应用 | 第12-13页 |
2.1.2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技术演化观 | 第13页 |
2.1.3 生态学视角下的技术演化观 | 第13-14页 |
2.1.4 技术轨道识别方法 | 第14-15页 |
2.1.5 现有文献总结 | 第15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15-18页 |
2.2.1 技术轨道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2.2 技术轨道的数据来源及处理步骤 | 第17-18页 |
2.3 案例行业素描 | 第18-21页 |
2.3.1 航空发动机行业 | 第18-19页 |
2.3.2 电动汽车行业 | 第19-21页 |
3 技术轨道的识别及演化分析 | 第21-35页 |
3.1 航空发动机技术轨道的演化分析 | 第21-26页 |
3.1.1 航空发动机技术轨道的识别 | 第21-23页 |
3.1.2 航空发动机技术特性 | 第23-26页 |
3.2 电动汽车技术轨道的演化分析 | 第26-31页 |
3.2.1 电动汽车技术轨道的识别 | 第26-29页 |
3.2.2 电动汽车技术特性 | 第29-31页 |
3.3 技术轨道演化的特性总结 | 第31-35页 |
3.3.1 轨道演化的连续性 | 第31页 |
3.3.2 轨道演化的阶段性(或层次性) | 第31-32页 |
3.3.3 轨道演化的适应性和开放性 | 第32页 |
3.3.4 轨道演化的的预测性 | 第32-33页 |
3.3.5 特性间的关系 | 第33-35页 |
4 技术轨道演化的内外影响因素 | 第35-62页 |
4.1 技术轨道演化的生态学类比 | 第35-36页 |
4.1.1 技术基因 | 第35-36页 |
4.1.2 技术环境 | 第36页 |
4.2 技术基因对轨道演化的内生影响 | 第36-46页 |
4.2.1 案例行业技术基因识别 | 第36-44页 |
4.2.2 技术基因重组演化 | 第44-45页 |
4.2.3 技术基因突变演化 | 第45-46页 |
4.3 技术环境对轨道演化的外在影响 | 第46-51页 |
4.3.1 技术环境构成维度 | 第46-48页 |
4.3.2 技术环境作用机理 | 第48-51页 |
4.4 技术基因与技术环境间的共同作用 | 第51-58页 |
4.4.1 “技术演化的现代达尔文主义”解释 | 第51-53页 |
4.4.2 两个行业案例的例证 | 第53-58页 |
4.5 技术轨道演化中的技术追赶对策 | 第58-62页 |
4.5.1 基因突变节点上的合作对策 | 第58-59页 |
4.5.2 基因重组过程中的跟随对策 | 第59-62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