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上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管理探析--基于在沪留学生群体媒介使用习惯调查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6-18页
绪论第18-31页
    (一) 选题背景第18-21页
        1. 我国城市国际化进程加快,使人们日益重视城市形象建设第18-19页
        2. 国内外城市形象传播竞争日益激烈,上海力求突围第19-20页
        3. 来沪留学生不断增多,成为外籍受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第20页
        4. 本人与在沪留学生群体有深入的交往第20-21页
    (二) 文献综述第21-26页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1-23页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3-25页
        3.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小结第25-26页
    (三) 本文拟研究的主要问题第26-27页
        1. 本研究在城市形象研究“树谱”中的位置第26页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6-27页
    (四) 论文研究结构与思路第27-28页
        1.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第27-28页
        2. 研究思路第28页
    (五) 研究方法第28-30页
        1. 所选方法类型第28-29页
        2. 实证研究方法使用思路概述第29-30页
    (六) 论文研究意义第30-31页
一、概念阐释及其界定第31-40页
    (一) 城市形象第31-33页
        1. 城市形象的具体意涵与二重分类第31-32页
        2. 媒介影像的城市形象第32-33页
    (二) 国际传播第33-35页
        1. “国际传播”释义第33页
        2. 国际传播发展趋势第33-34页
        3. 国际传播受众第34-35页
    (三) 作为上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受众的在沪留学生第35-40页
        1. 米克尔切分法下的受众分类第36-37页
        2. “在沪留学生群体”的选取意义第37-40页
二、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第40-53页
    (一) 依循“虚拟环境”诠释城市形象的本质第40-41页
    (二) 运用“使用—满足”理论解读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第41-43页
        1. 媒介接触的社会条件与个人因素第41-42页
        2. 创造性受众的媒介接触使用第42-43页
    (三) 借鉴政府公共关系理论,审视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管理第43-51页
        1. 公共关系:传播沟通与形象管理第43-44页
        2. 政府公共关系概念与分类第44-45页
        3. 城市形象层面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组成要素第45-46页
        4. 政府公共关系理论对于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具有指导意义第46-49页
        5. 针对在沪留学生应用政府公关双向对称传播模式第49-51页
    (四) 相关理论依据的小结第51-53页
        1. 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现状第51页
        2. 列示相关理论依据的综合运用及其层次解析第51-53页
三、研究执行、分析及其发现第53-75页
    (一) 实证调查准备与执行第53-54页
        1. 研究问题设计第53页
        2. 调研准备与抽样第53页
        3. 问卷发放第53-54页
        4. 结果回收第54页
    (二) 所调查在沪留学生基本信息介绍第54-56页
        1. 性别比例男女均衡第54页
        2. 在上海时间长短不等第54-55页
        3. 学历分布中攻读学士学位以上的占大多数第55页
        4. 汉语水平分布中级为主第55-56页
        5. 国家分布人数美国占优第56页
    (三) 在沪留学生对于上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预期目标反馈结果第56-63页
        1. 大多数在沪留学生认为上海城市具有高国际知名度第56-57页
        2. 上海城市经济功能最被认可第57-59页
        3. 普遍认为上海城市大部分指标与世界城市持平第59-60页
        4. 上海城市节事传播效果明显第60-61页
        5. 上海城市宣传片传播力不足第61-63页
        6. 移居上海城市意愿中等偏上第63页
    (四) 在沪留学生媒介使用与选取调查结果第63-69页
        1. 来上海前后,对于本国母语媒体与社交媒体信息获取依赖度较大第63-65页
        2. 媒介使用时间互联网所占比例最高第65-66页
        3. 中文媒体使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使用率高第66-68页
        4. 搜索引擎、社交以及视频英文媒体使用率高第68页
        5. 在沪留学生对于“翻墙”态度明确第68-69页
    (五) 在沪留学生媒介使用需求及其媒介评估调查结果第69-75页
        1. 在沪留学生对于上海生活信息需求与分享兴趣最高第69-70页
        2. 媒体可信性评价中国际英文媒体评分最高第70-71页
        3. 中英文媒体城市形象报道主要分布:英文较中立、中文较正面第71-72页
        4. 中文媒体中上海城市形象清晰度认识多元第72页
        5. 媒介城市形象与目标受众实际感知的城市形象具有一定偏差第72-73页
        6. 对于上海创设多语言媒体的需求选择最高第73-75页
四、基于在沪留学生群体媒介使用习惯调查研究小结第75-84页
    (一) 在沪留学生作为城市形象政府公关客体的特征第75-79页
        1. 在沪留学生对于上海城市知名度评价较高,美誉度有待加强第75页
        2. 网络等新媒体使用特点明显,中文社交媒体后劲十足第75-76页
        3. 人际传播在城市形象传播中作用不可忽视第76-77页
        4. 中文/英文媒体与国际/国内媒体的选择与在沪时间和中文水平有关第77页
        5. 在沪留学生信息选取方式更为理性第77-78页
        6. 在沪留学生对于生活服务信息需求高于政治信息需求第78页
        7. 中央媒体使用率高于本地媒体第78-79页
        8. 在沪留学生对于分享信息态度积极,信息需求与转发需求成正比第79页
    (二) 对于在沪留学生的上海城市形象政府公关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79-81页
        1. 国际化社交网络平台中上海城市形象公共关系传播缺乏第79-80页
        2. 在沪留学生对于母语媒体依赖度高,需求未被满足第80页
        3. 对于中文以及国内媒体的公信力有质疑第80页
        4. 媒体与城市形象解码存在一定误差第80-81页
        5. 对于相关媒体提高数量与质量需求明确第81页
    (三) 对于在沪留学生的上海城市形象政府公关传播存在主要问题的归因分析第81-84页
        1. 政府对于国际社交媒体的媒介封锁政策影响传播效果第81-82页
        2. 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宣传意识大于服务意识第82页
        3. 城市形象传播内容不够统一第82页
        4. 政府主导下的媒体信息制作专业化程度不够第82-83页
        5. 缺少受众具体调查及其实施差异化媒介宣传的策略第83-84页
五、上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管理的优化建议第84-96页
    (一) 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管理者主体一政府第84-88页
        1. 创造传播基础:加强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第84-85页
        2. 优化公共关系主体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信息去官方化第85页
        3. 更新公共关系主体思维:适应网络与社交媒体传播规律第85-86页
        4. 培养公共关系意识:实现由“硬”到“软”的转变第86页
        5. 主动拓宽传播渠道:城市与中央平台媒体、国外媒体互动,增加曝光率第86-87页
        6. 拓宽传播主体思路:发掘民间传播资源,打造“全员传播”第87-88页
        7. 促进传播主体联动:凝聚宣传、外事以及教育各部门力量第88页
    (二) 政府引导下的城市形象媒介策略建议第88-92页
        1. 政府应积极引导媒介整合传播资源,打造城市全媒体传播平台第88-89页
        2. 政府应积极支持媒介在城市形象信息传播中坚持客观原则第89-90页
        3. 政府应鼓励媒体报道贴近不同受众的文化背景与媒介使用习惯第90-91页
        4. 政府应积极引导发挥中文与本土媒体潜力,并发展多语言策略第91页
        5. 政府应积极引导注重新闻专业化制作与专业人才培养第91-92页
    (三) 政府引导下针对在沪留学生打造城市形象立体国际传播机制第92-96页
        1. 针对在沪留学生关心的“衣食住行学”增加服务型信息传播第92-93页
        2. 增加在沪留学生与城市的互动进行—活动体验型传播第93页
        3. 进行交际型传播增加情感交流与人际传播第93-94页
        4. 丰富在沪留学生业余生活进行节事活动型传播第94页
        5. 传播机制组合及其运作小结第94-96页
结束语第96-98页
附录一 问卷第98-107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后记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强制分红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网络流量回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