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箱梁钢独塔斜拉桥静动力分析和索力张拉方案优化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钢箱梁钢塔斜拉桥结构特点 | 第10-11页 |
1.3 三座典型钢箱梁钢塔斜拉桥 | 第11-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方案设计和基于梁单元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4-21页 |
2.1 方案设计 | 第14-16页 |
2.2 全桥基于梁单元有限元模拟 | 第16-20页 |
2.2.1 主梁的模拟 | 第16-17页 |
2.2.2 桥塔的模拟 | 第17-18页 |
2.2.3 斜拉索的模拟 | 第18页 |
2.2.4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18-20页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全桥静力计算分析 | 第21-38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荷载和其组合 | 第21-23页 |
3.2.1 荷载构成 | 第21-23页 |
3.2.2 荷载组合 | 第23页 |
3.3 恒载和荷载组合作用计算 | 第23-37页 |
3.3.1 恒载作用计算 | 第23-24页 |
3.3.2 荷载组合作用计算 | 第24-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全桥动力计算分析 | 第38-51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自振特性计算理论 | 第38页 |
4.3 成桥状态自振特性计算分析 | 第38-40页 |
4.4 反应谱计算分析 | 第40-44页 |
4.4.1 地震动的输入 | 第40-41页 |
4.4.2 反应谱组合方法 | 第41页 |
4.4.3 反应谱法计算 | 第41-44页 |
4.5 时程计算分析 | 第44-49页 |
4.5.1 时程分析理论 | 第44-45页 |
4.5.2 输入地震波 | 第45-46页 |
4.5.3 时程计算 | 第46-49页 |
4.6 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基于组合单元的全桥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 | 第51-66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钢箱梁详细模型建立 | 第51-54页 |
5.2.1 钢箱梁加密段顶板和加劲肋 | 第51页 |
5.2.2 钢箱梁加密段底板和加劲肋 | 第51-52页 |
5.2.3 钢箱梁加密段横隔板 | 第52-53页 |
5.2.4 钢箱梁加密段中间纵腹结构 | 第53页 |
5.2.5 钢箱梁加密段模型 | 第53-54页 |
5.3 全桥组合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5.4 钢箱梁正交异性板桥面计算荷载 | 第55-56页 |
5.5 恒载和6车道车辆荷载作用下应力计算分析 | 第56-64页 |
5.5.1 恒载作用 | 第57-58页 |
5.5.2 尾索纵肋中间轮位 | 第58-60页 |
5.5.3 尾索纵肋支点轮位 | 第60-61页 |
5.5.4 跨中纵肋跨中轮位 | 第61-62页 |
5.5.5 跨中纵肋支点轮位 | 第62-63页 |
5.5.6 局部车轮荷载作用下应力汇总及小结 | 第63-64页 |
5.6 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施工索力张拉方案比较优化 | 第66-76页 |
6.1 引言 | 第66页 |
6.2 斜拉索施工初始张拉索力的确定 | 第66-67页 |
6.2.1 基本方法 | 第66页 |
6.2.2 张拉目标索力确定 | 第66-67页 |
6.3 施工阶段索力张拉方案 | 第67页 |
6.4 索力张拉方案比较计算 | 第67-75页 |
6.4.1 方案一计算分析 | 第67-70页 |
6.4.2 方案二计算分析 | 第70-72页 |
6.4.3 方案三计算分析 | 第72-73页 |
6.4.4 方案四计算分析 | 第73-75页 |
6.5 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