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第一部分 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 | 第14-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14-15页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5页 |
1.3 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15-16页 |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及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16页 |
1.5 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 | 第16-17页 |
1.6 考察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混合物质量与聚乳酸-羟基乙酸质量比对微球制备的影响 | 第17页 |
1.7 考察搅拌水浴锅转速对微球制备的影响 | 第17页 |
1.8 考察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质量比对微球制备的影响 | 第17-18页 |
1.9 考察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形态 | 第18页 |
1.10 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载药量与包封率的测定 | 第18页 |
1.11 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粒径分布 | 第18-19页 |
1.12 统计学分析 | 第19-20页 |
2 结果 | 第20-26页 |
2.1 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的检测波长 | 第20-21页 |
2.2 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的标准曲线 | 第21-22页 |
2.3 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及其微球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粒径的大小 | 第22-23页 |
2.4 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的缓释微大体形态观察 | 第23页 |
2.5 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形态 | 第23-25页 |
2.6 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的缓释微球的粒径分布图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8页 |
4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钠-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体外评价以及肺内粘附性以及留滞性试验 | 第29-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1.4 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体外溶出试验 | 第30页 |
1.5 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肺内粘附性以及留滞性试验 | 第30-31页 |
1.6 比格犬大体解剖观察 | 第31页 |
1.7 支气管以及肺组织病理观察 | 第31-32页 |
1.8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2 结果 | 第33-37页 |
2.1 比格犬一般情况观察 | 第33页 |
2.2 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体外累计释放曲线以及释放速率曲线 | 第33-34页 |
2.3 载利福喷丁与利奈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肺内粘附性以及留滞性试验 | 第34-36页 |
2.4 比格犬大体解剖观察结果 | 第36页 |
2.5 支气管以及肺组织病理观察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4 结论 | 第39-40页 |
全文总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综述 | 第46-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