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考虑出行成本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15-16页
    1.3 研究结构第16-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分析第20-29页
    2.1 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第20-21页
        2.1.1 宏观因素第20页
        2.1.2 微观因素第20-21页
    2.2 出行成本第21-23页
        2.2.1 出行时间价值第21-22页
        2.2.2 出行成本的定义第22页
        2.2.3 出行成本构成第22-23页
    2.3 出行方式选择平衡第23-24页
        2.3.1 用户平衡原理第23页
        2.3.2 出行方式选择平衡的定义第23-24页
    2.4 期望效用理论第24-25页
    2.5 前景理论第25-28页
        2.5.1 前景理论概述第25页
        2.5.2 前景理论的基本框架第25-27页
        2.5.3 前景理论的适用性分析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有公交专用道条件下的平衡模型第29-37页
    3.1 出行方式网络描述第29-30页
    3.2 符号定义第30页
    3.3 有公交专用道条件下的平衡模型第30-36页
        3.3.1 小汽车出行成本平衡第31-32页
        3.3.2 公交车出行成本平衡第32-34页
        3.3.3 地铁出行成本平衡第34-35页
        3.3.4 出行方式选择平衡模型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无公交专用道条件下的平衡模型第37-47页
    4.1 出行方式网络描述第37-38页
    4.2 符号定义第38页
    4.3 无公交专用道条件下的平衡模型第38-41页
        4.3.1 小汽车出行成本平衡第38-39页
        4.3.2 公交车出行成本平衡第39-40页
        4.3.3 出行方式选择平衡模型第40-41页
    4.4 两种条件下平衡模型的算例对比分析第41-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第47-60页
    5.1 建模过程第47页
    5.2 定义主观感知出行成本第47-48页
    5.3 参考点设置第48-52页
        5.3.1 已有研究的设置情况第48-49页
        5.3.2 居民分类第49页
        5.3.3 建立参考点模型第49-52页
    5.4 确定价值函数第52-53页
    5.5 确定概率权重函数第53页
    5.6 前景值的计算第53-54页
    5.7 算例分析第54-59页
        5.7.1 出行场景1下的决策结果第56页
        5.7.2 出行场景2下的决策结果第56-57页
        5.7.3 出行场景3下的决策结果第57-58页
        5.7.4 结果分析第58-59页
    5.8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1. 论文总结第60-61页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孔胸腔镜与传统多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下一篇: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微创治疗方案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