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4.1 创新点 | 第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资产减值会计与财务困境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5-18页 |
2.1 资产减值与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 | 第15页 |
2.2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1 起点是决策有用观 | 第15-16页 |
2.2.2 符合谨慎性原则 | 第16页 |
2.2.3 平衡了相关性和可靠性 | 第16-17页 |
2.3 财务困境的定义及有关特征 | 第17-18页 |
第3章 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的影响 | 第18-21页 |
3.1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 | 第18页 |
3.2 对资产减值行为的规范作用 | 第18-19页 |
3.2.1 更多资产纳入准则规范范围 | 第18页 |
3.2.2 部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得转回 | 第18-19页 |
3.2.3 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 | 第19页 |
3.2.4 进一步明确了资产减值确认时点 | 第19页 |
3.3 应用中仍存有利润操纵的空间 | 第19-21页 |
3.3.1 资产减值迹象判断仍无标准 | 第19-20页 |
3.3.2 可回收金额测算仍难操作 | 第20页 |
3.3.3 部分短期资产减值准备仍可转回 | 第20-21页 |
第4章 财务困境下T公司的案例分析 | 第21-32页 |
4.1 T公司背景介绍 | 第21-23页 |
4.1.1 T公司概况 | 第21页 |
4.1.2 T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 第21-23页 |
4.1.3 选择T公司的原因 | 第23页 |
4.2 T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分析 | 第23-30页 |
4.2.1 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问题 | 第23-27页 |
4.2.2 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问题 | 第27-29页 |
4.2.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总额与净利润 | 第29-30页 |
4.3 案例评价 | 第30-32页 |
4.3.1 对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过程的评价 | 第30页 |
4.3.2 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过程的评价 | 第30-31页 |
4.3.3 对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评价 | 第31-32页 |
第5章 财务困境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建议 | 第32-39页 |
5.1 资产减值会计在财务困境公司应用中的问题 | 第32-35页 |
5.1.1 有关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问题 | 第32-33页 |
5.1.2 有关企业外部环境的问题 | 第33-34页 |
5.1.3 有关企业内部环境的问题 | 第34-35页 |
5.2 对财务困境公司资产减值会计运用的建议 | 第35-39页 |
5.2.1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相关建议 | 第35-36页 |
5.2.2 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相关建议 | 第36-37页 |
5.2.3 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的相关建议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