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基于“六规融合”的智慧化城市协同规划创新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信息时代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第10页
        1.1.2 新一轮规划编制的兴起,规划体系的完善第10-11页
        1.1.3 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生态环境的重视,转型背景下的行动规划的推行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1 研究目标第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6-24页
    2.1 基础理论第16-17页
        2.1.1 协作规划学说第16页
        2.1.2 行动规划学说第16页
        2.1.3 可持续发展学说第16-17页
        2.1.4 人地关系和谐学说第17页
        2.1.5 城市与区域管治学说第17页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7-23页
        2.2.1 规划协调的体系研究第17-19页
        2.2.2 规划协调的机制研究第19-21页
        2.2.3 规划协调的实践探索第21-22页
        2.2.4 研究综述总结第22-23页
    2.3 本章总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智慧化城市协同规划的体系构想第24-44页
    3.1 多规划体系研究第24-26页
        3.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24页
        3.1.2 城乡规划第24页
        3.1.3 土地利用规划第24-25页
        3.1.4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25页
        3.1.5 信息化发展规划第25页
        3.1.6 投融资规划第25-26页
    3.2 城市规划协调的趋向第26-29页
        3.2.1 多规协调的必要性分析第26-28页
        3.2.2 多规协调的可能性分析第28-29页
    3.3 智慧化城市协同规划的理念解析第29-30页
        3.3.1 理念诠释第29页
        3.3.2 协同理念第29-30页
        3.3.3 协同方向第30页
    3.4 智慧化城市协同规划的体系架构第30-33页
        3.4.1 职能协同第30-32页
        3.4.2 关系协同第32-33页
    3.5 智慧化城市协同规划的融合路径第33-42页
        3.5.1 对接数据第33-36页
        3.5.2 协调业务第36-38页
        3.5.3 架设系统第38-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智慧化城市协同规划的平台建设第44-52页
    4.1 平台架构第44-46页
        4.1.1 基础数据平台第44-45页
        4.1.2 系统功能平台第45页
        4.1.3 规划管理平台第45-46页
    4.2 借助数据平台的多规协同技术第46-49页
        4.2.1 发展基础第47-48页
        4.2.2 目标预测第48页
        4.2.3 空间格局第48页
        4.2.4 重点项目第48-49页
        4.2.5 实施管理第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2-56页
    5.1 主要结论第52-54页
    5.2 讨论与展望第54-56页
致谢第56-5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8-62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62-64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多个CdSe/ZnCdS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Co/Sn非补偿p-n共掺杂调控In2O3稀磁氧化物的局域结构与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