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源起 | 第7页 |
第二节 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第三节 学术和应用价值 | 第8-9页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9页 |
第五节 国内外的研究水平 | 第9-12页 |
第一章 南宋私刻《梅花喜神谱》的编刻背景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南宋书籍版刻的繁盛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南宋的尚梅文化 | 第13-16页 |
第三节 宋伯仁、宋璟与梅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梅花喜神谱》本非画谱 | 第17-25页 |
第一节 《梅花喜神谱》刊刻的真实目的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梅花喜神谱》中所配诗文意在抒情言志 | 第19-22页 |
第三节 复制木刻版画的社会功能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教习方式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梅花喜神谱》的画谱"基因"与其艺术价值 | 第25-33页 |
第一节 版刻书籍插图史中模仿国画笔墨的文人写意手法之首例 | 第25-29页 |
第二节 "折枝"式的构图与中国画简约意境的追求 | 第29-31页 |
第三节 诗书画并呈的绘刻形式与文人画的审美原则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梅花喜神谱》对后世画谱的影响 | 第33-40页 |
第一节 元代——《松斋梅谱》对《梅花喜神谱》的直接借鉴 | 第34-37页 |
第二节 明代——《雪湖梅谱》对《梅花喜神谱》部分题名的沿用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清代——《芥子园画谱》对《梅华喜神谱》形式的发展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