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在绝缘子中的沉积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绝缘子沉积与污闪机理 | 第11-15页 |
1.2.1 绝缘子自然沉积过程 | 第11-12页 |
1.2.2 绝缘子污秽度的表征 | 第12-14页 |
1.2.3 绝缘子污闪机理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绝缘子自然积污研究 | 第15-16页 |
1.3.2 绝缘子人工积污研究 | 第16-18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绝缘子人工积污试验研究 | 第20-3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人工积污试验系统 | 第20-28页 |
2.2.1 试验系统 | 第20-25页 |
2.2.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5-28页 |
2.3 颗粒物对绝缘子积污的影响 | 第28-31页 |
2.3.1 颗粒物种类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3 颗粒物粒径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 积污时间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 风速大小的影响 | 第32-33页 |
2.6 湿度大小的影响 | 第33-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输电线路绝缘子的自然积污特性研究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绝缘子自然积污布点选择 | 第36-37页 |
3.3 绝缘子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3.3.1 绝缘子样品采集 | 第37页 |
3.3.2 样品的检测 | 第37-38页 |
3.4 绝缘子表面污秽与污源的关系 | 第38-42页 |
3.4.1 盐灰密与污源的关系 | 第38-40页 |
3.4.2 污秽离子与污源的关系 | 第40-41页 |
3.4.3 污秽颗粒粒径分布与污源的关系 | 第41-42页 |
3.5 水泥污秽区输电线路绝缘子的自然积污特性 | 第42-47页 |
3.5.1 盐灰密随时间变化 | 第42-44页 |
3.5.2 绝缘子表面颗粒物物性分析 | 第44-45页 |
3.5.3 粒径分布 | 第45-46页 |
3.5.4 污秽元素含量及形貌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污源特性数据监测装置设计 | 第48-59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装置总体设计 | 第48-49页 |
4.3 装置各模块功能介绍 | 第49-56页 |
4.3.1 颗粒物监测模块 | 第49-50页 |
4.3.2 环境气象监测模块 | 第50-54页 |
4.3.3 空气成分监测模块 | 第54页 |
4.3.4 绝缘子积污模块 | 第54-55页 |
4.3.5 电源模块 | 第55页 |
4.3.6 通信模块 | 第55页 |
4.3.7 主处理模块 | 第55-56页 |
4.4 污源特性数据监测软件 | 第56-57页 |
4.5 数据传输与控制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第59-6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5.2 后续研究建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研究课题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