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铸铁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铸铁切削的研究 | 第16-19页 |
1.2.3 不同走刀方式高速铣削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1.3.2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球墨铸铁高速铣削实验及测试分析方法 | 第22-35页 |
2.1 实验平台 | 第22-26页 |
2.1.1 球墨铸铁材料 | 第22-23页 |
2.1.2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 | 第23-24页 |
2.1.3 高速铣削中心及测量设备 | 第24-26页 |
2.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6-28页 |
2.2.1 不同走刀方式下高速铣削球墨铸铁的刀具磨损 | 第26-27页 |
2.2.2 不同走刀方式下高速铣削球墨铸铁的表面质量和铣削力 | 第27-28页 |
2.3 表面粗糙度标定及分析 | 第28-34页 |
2.3.1 表征过程实验参数的选择 | 第29页 |
2.3.2 粗糙度评定中波长的确定 | 第29-31页 |
2.3.3 粗糙度评定中物镜的确定 | 第31-32页 |
2.3.4 粗糙度评定中视场范围的确定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不同走刀方式下高速铣削球墨铸铁的刀具磨损 | 第35-46页 |
3.1 不同走刀方式下刀具的切削长度 | 第35-36页 |
3.2 切削速度对刀具有效切削长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 刀具有效切削长度内铣削力的变化 | 第37-39页 |
3.4 不同走刀方式下高速铣削球墨铸铁的刀具磨损实验研究 | 第39-45页 |
3.4.1 不同走刀方式及轴向切深对加工时间的影响及方差分析 | 第39-41页 |
3.4.2 不同走刀方式及轴向切深对材料去除量的影响及方差分析 | 第41-43页 |
3.4.3 不同走刀方式及轴向切深对加工效率的影响及方差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不同走刀方式下高速铣削球墨铸铁的表面质量 | 第46-57页 |
4.1 不同走刀方式下高速铣削球墨铸铁的粗糙度正交实验 | 第46-53页 |
4.1.1 正交实验方案及结果 | 第46-48页 |
4.1.2 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48-51页 |
4.1.3 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 第51-53页 |
4.2 高速铣削球墨铸铁表面粗糙度建模 | 第53-54页 |
4.3 高速铣削球墨铸铁表面粗糙度的模型检测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不同走刀方式下高速铣削球墨铸铁的铣削力 | 第57-71页 |
5.1 不同走刀方式下铣削力的分析 | 第57-60页 |
5.2 不同走刀方式下高速铣削球墨铸铁的铣削力正交实验 | 第60-66页 |
5.2.1 实验方案及结果 | 第60-61页 |
5.2.2 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61-65页 |
5.2.3 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 第65-66页 |
5.3 高速铣削球墨铸铁铣削力建模及检测 | 第66-70页 |
5.3.1 高速铣削球墨铸铁铣削力经验公式的建立 | 第66-67页 |
5.3.2 高速铣削球墨铸铁铣削力经验公式的检测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一、结论 | 第71-72页 |
二、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