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1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电影经历和电影风格 | 第7-8页 |
2 隔阂三部曲内容简介和主题概述 | 第8-10页 |
3 隔阂三部曲主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 第10-12页 |
第1章 隔阂与不可沟通:人类永恒的宿命 | 第12-20页 |
1.1 画地为牢:自我的囚困 | 第12-14页 |
1.2 心灵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第14-16页 |
1.3 繁华背后的孤独:人与社会的隔阂 | 第16-17页 |
1.4 通天塔:跨地域、文化、种族的隔阂与冲突 | 第17-20页 |
第2章 斑驳杂乱的视听语言:一颗颗孤独的心 | 第20-37页 |
2.1 “隔阂”的镜头表达 | 第20-25页 |
2.1.1 摇晃镜头:感同身受 | 第20-21页 |
2.1.2 特写镜头: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 第21-24页 |
2.1.3 短镜头:间隔和距离的表达 | 第24-25页 |
2.2 “隔阂”的影像表达 | 第25-30页 |
2.2.1 斑驳杂乱的画面:展现人物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 第25-27页 |
2.2.2 强烈的画面对比:表达不同文明和阶级的隔阂 | 第27-28页 |
2.2.3 影像画面的隐喻表达 | 第28-30页 |
2.3 “隔阂”的声音表达 | 第30-34页 |
2.3.1 对白:言语的疏离 | 第30-31页 |
2.3.2 音响:纷乱嘈杂下的静默 | 第31-32页 |
2.3.3 音乐:共同的语言,直指人心 | 第32-34页 |
2.4 “隔阂”的光影和色彩表达 | 第34-37页 |
2.4.1 电影中光影的运用深化主题 | 第34-35页 |
2.4.2 电影中色彩的变化推动主题表达 | 第35-37页 |
第3章 支离破碎的表达方式:共同的困惑和挣扎 | 第37-48页 |
3.1 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对主题表达的升华作用 | 第37-42页 |
3.2 人物的碎片化设置体现隔阂的普遍性 | 第42-45页 |
3.3 情节的碎片化设置扩展电影主题 | 第45-46页 |
3.4 碎片化的细节凸显电影主题 | 第46-48页 |
结语 最暗的夜,最亮的光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