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荷载下高桩码头结构易损性曲线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9-10页 |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1.2 研究问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高桩码头水平荷载作用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结构易损性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水平荷载下高桩码头结构易损性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2.1 理论易损性曲线的建立流程 | 第17-18页 |
2.2 水平荷载的施加 | 第18-21页 |
2.2.1 船舶法向靠泊速度 | 第18-19页 |
2.2.2 船舶质量 | 第19页 |
2.2.3 橡胶护舷 | 第19-21页 |
2.3 结构损伤指标的确定 | 第21-27页 |
2.3.1 破坏准则 | 第21-22页 |
2.3.2 损伤评定指标 | 第22-24页 |
2.3.3 基于位移延性比的桩基损伤指标确定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水平荷载下高桩码头易损性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8-38页 |
3.1 基于有限元的仿真分析模型 | 第28页 |
3.2 有限元仿真建模的基本步骤 | 第28-29页 |
3.3 高桩码头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9-33页 |
3.3.1 码头模型尺度 | 第29-30页 |
3.3.2 码头计算参数 | 第30页 |
3.3.3 桩的材料模型 | 第30-31页 |
3.3.4 码头模型建立 | 第31-33页 |
3.4 高桩码头结构模态分析 | 第33-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水平荷载下高桩码头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38-66页 |
4.1 有限元模型 | 第38页 |
4.2 损伤指标的确定 | 第38-40页 |
4.2.1 桩基损伤指标的确定 | 第38-40页 |
4.2.2 结构体系易损性 | 第40页 |
4.3 高桩码头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40-65页 |
4.3.1 水平荷载作用 | 第40-41页 |
4.3.2 易损性分析 | 第41-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考虑桩土作用的高桩码头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66-100页 |
5.1 桩土作用的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5.1.1 理论分析法 | 第66页 |
5.1.2 数值计算法 | 第66-67页 |
5.1.3 试验法 | 第67页 |
5.2 考虑桩土作用的有限元模型 | 第67-70页 |
5.2.1 土体模型 | 第67页 |
5.2.2 接触面设置 | 第67-69页 |
5.2.3 有限元模型 | 第69-70页 |
5.3 单榀排架结构易损性对比分析 | 第70-82页 |
5.3.1 单榀排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70-80页 |
5.3.2 单榀排架结构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 | 第80-82页 |
5.4 高桩码头结构易损性对比分析 | 第82-98页 |
5.4.1 高桩码头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82-96页 |
5.4.2 高桩码头结构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 | 第96-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6.1 总结 | 第100页 |
6.2 研究贡献 | 第100页 |
6.3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个人简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