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目的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 国内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 国外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 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一) 行政听证制度概念 | 第15页 |
(二) 行政听证代表概念 | 第15页 |
(三) 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概念 | 第15-16页 |
二、听证代表在听证活动中的价值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运行现状 | 第18-20页 |
一、我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运行现状 | 第18页 |
二、我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主要特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0-25页 |
一、我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一) 听证代表遴选中“政府化”倾向严重 | 第20页 |
(二) 听证代表遴选标准尚未制定 | 第20-21页 |
(三) 听证程序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 第21页 |
(四) 遴选出的听证代表整体素质不高 | 第21-22页 |
二、我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一) “重实体轻程序”政府模式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 代表遴选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 第23页 |
(三) 代表遴选的激励、监督制度不完善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行政听证代表遴选实践的分析与启示 | 第25-32页 |
一、我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的实践 | 第25-28页 |
(一) 上海市政府规章立法听证中的代表遴选 | 第25-26页 |
(二) 广州市价格决策听证中的公众代表遴选 | 第26-27页 |
(三) 兰州市价格决策听证中的听证代表遴选 | 第27-28页 |
二、美国、日本、德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借鉴 | 第28-32页 |
(一) 美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借鉴 | 第29-30页 |
(二) 日本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借鉴 | 第30-31页 |
(三) 德国行政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借鉴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构想 | 第32-38页 |
一、政府要转变传统的参与方式 | 第32-33页 |
(一) 政府工作人员要树立明确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 | 第32页 |
(二) 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增强公民民主参与意识 | 第32-33页 |
二、加强我国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制度建设 | 第33-35页 |
(一) 加快行政程序立法进程 | 第33页 |
(二) 构建听证代表遴选机制的法律体系 | 第33-34页 |
(三) 构建合理的代表遴选激励、监督制度 | 第34-35页 |
三、改革行政听证代表遴选的方式 | 第35-38页 |
(一) 构建多元化代表遴选方式,保障广泛性与专业性 | 第35-36页 |
(二) 建立专家代表数据库,吸收适当专家代表参与听证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