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 第10-14页 |
1.2.1 境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2.1 关于残疾儿童家庭现状及需求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2 关于残疾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3 简要评价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1 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1.3.2.2 深度访谈法 | 第15页 |
1.3.2.3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页 |
1.3.3 样本选取 | 第15-16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4.1.1 残疾儿童 | 第16页 |
1.4.1.2 儿童福利与残疾儿童福利 | 第16-17页 |
1.4.1.3 家庭与家庭支持 | 第17页 |
1.4.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4.2.1 家庭系统理论 | 第17-18页 |
1.4.2.2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8-19页 |
第2章 家庭为本的残疾儿童福利政策:一种新视角 | 第19-23页 |
2.1 家庭:残疾儿童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 | 第19-20页 |
2.1.1 家庭与家庭的功能 | 第19页 |
2.1.2 残疾人服务模式的家庭取向 | 第19-20页 |
2.2 满足残疾儿童社会福利需求从“家庭”开始 | 第20-21页 |
2.2.1 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 第20页 |
2.2.2 家庭为本:残疾儿童福利政策的新视角 | 第20-21页 |
2.3 残疾儿童家庭支持理念的兴起 | 第21-23页 |
2.3.1 残障研究个人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 | 第21-22页 |
2.3.2 残疾儿童家庭支持理念的兴起 | 第22-23页 |
第3章 残疾儿童家庭困境与需求 | 第23-42页 |
3.1 受访对象基本情况与分析 | 第23-25页 |
3.2 残疾儿童家庭面临的困境 | 第25-37页 |
3.2.1 经济困境 | 第25-28页 |
3.2.1.1 亲属工作机会的减少影响家庭收入 | 第25-27页 |
3.2.1.2 医疗康复费用负担沉重 | 第27-28页 |
3.2.2 医疗康复困境 | 第28-32页 |
3.2.2.1 早期发现机制不足导致康复延误 | 第28-30页 |
3.2.2.2 医疗康复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 | 第30-31页 |
3.2.2.3 医疗康复费用难以负担 | 第31-32页 |
3.2.3 照料困境 | 第32-35页 |
3.2.3.1 家庭照顾者的照料负担沉重 | 第32-34页 |
3.2.3.2 家庭照顾者及其家庭的精神负担沉重 | 第34-35页 |
3.2.4 教育困境 | 第35-37页 |
3.2.4.1 学校教育资源有限 | 第35-37页 |
3.2.4.2 亲职教育缺乏 | 第37页 |
3.3 残疾儿童家庭需求 | 第37-42页 |
3.3.1 经济支持需求 | 第37-39页 |
3.3.2 服务支持需求 | 第39-40页 |
3.3.2.1 喘息照料服务需求 | 第39页 |
3.3.2.2 医疗康复服务需求 | 第39-40页 |
3.3.3 信息需求 | 第40-41页 |
3.3.3.1 信息咨询需求 | 第40-41页 |
3.3.3.2 专业指导需求 | 第41页 |
3.3.4 心理疏导需求 | 第41-42页 |
第4章 我国残疾儿童家庭支持的现状与不足 | 第42-54页 |
4.1 我国残疾儿童家庭支持相关福利政策体系概况 | 第42-43页 |
4.2 我国残疾儿童家庭支持现状 | 第43-51页 |
4.2.1 基本生活保障方面 | 第43-45页 |
4.2.1.1 基本生活保障的现状 | 第43-44页 |
4.2.1.2 基本生活保障的局限 | 第44-45页 |
4.2.2 医疗康复方面 | 第45-49页 |
4.2.2.1 医疗康复保障的现状 | 第45-47页 |
4.2.2.2 医疗康复保障的局限 | 第47-49页 |
4.2.3 养护与照料方面 | 第49-50页 |
4.2.3.1 养护与照料保障的现状 | 第49-50页 |
4.2.3.2 养护与照料保障的局限 | 第50页 |
4.2.4 信息普及与心理疏导方面 | 第50-51页 |
4.2.4.1 信息普及与心理疏导的现状 | 第50-51页 |
4.2.4.2 信息普及与心理疏导的局限 | 第51页 |
4.3 现有家庭支持的不足 | 第51-54页 |
4.3.1 残疾儿童福利政策中缺乏家庭视角 | 第51-52页 |
4.3.2 政府和社会责任不到位,家庭负担过重 | 第52页 |
4.3.3 普惠性较低,特惠性不足 | 第52-53页 |
4.3.4 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大 | 第53页 |
4.3.5 缺乏心理疏导和信息普及 | 第53-54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残疾儿童家庭支持政策的建议 | 第54-65页 |
5.1 发达国家残疾儿童家庭支持政策与服务经验 | 第54-57页 |
5.1.1 儿童福利与家庭支持法 | 第54-55页 |
5.1.2 儿童福利行政机构 | 第55页 |
5.1.3 残疾儿童补贴政策 | 第55-56页 |
5.1.4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 第56-57页 |
5.1.5 发达国家残疾儿童家庭支持对我国残疾儿童家庭支持的启示 | 第57页 |
5.2 完善残疾儿童家庭支持政策的建议 | 第57-65页 |
5.2.1 强化国家责任,引入家庭视角 | 第57-59页 |
5.2.1.1 实现资金筹集多元化,加大资金投入 | 第58页 |
5.2.1.2 制定儿童福利法和残疾儿童家庭支持法 | 第58-59页 |
5.2.1.3 引入家庭视角 | 第59页 |
5.2.2 建立分层次的残疾儿童津贴制度 | 第59-61页 |
5.2.2.1 残疾儿童津贴制度的内容 | 第59-60页 |
5.2.2.2 残疾儿童津贴标准的确定 | 第60页 |
5.2.2.3 残疾儿童津贴的发放 | 第60-61页 |
5.2.3 完善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保障制度 | 第61-63页 |
5.2.3.1 加强残疾预防与宣传教育工作 | 第61页 |
5.2.3.2 将康复项目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 第61-62页 |
5.2.3.3 提供多样化的康复服务形式 | 第62-63页 |
5.2.4 整合资源,加快残疾儿童家庭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 第63-64页 |
5.2.4.1 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 第63页 |
5.2.4.2 充分发挥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 第63页 |
5.2.4.3 提高社会共识,减少对残疾儿童及家庭的歧视 | 第63-64页 |
5.2.5 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咨询、专业培训和心理疏导服务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66-68页 |
附录B: 相关政策与标准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