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论文

监护缺失儿童家庭寄养的困境和发展路径探析--以N市B机构两个个案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1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现实意义第9-11页
    1.3 研究综述第11-16页
        1.3.1 家庭寄养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2 监护缺失儿童的研究综述第14-16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1.4.1 监护缺失儿童第16页
        1.4.2 家庭寄养第16-17页
    1.5 相关理论第17-19页
        1.5.1 依恋理论第17-18页
        1.5.2 国家亲权理论第18-19页
        1.5.3 社会控制理论第19页
    1.6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6.1 文献研究法第19页
        1.6.2 个案研究法第19-20页
        1.6.3 访谈法第20-21页
第2章 监护缺失儿童家庭寄养的背景环境第21-26页
    2.1 监护缺失儿童的现状第21-22页
        2.1.1 监护缺失儿童的生活现状第21页
        2.1.2 监护缺失儿童的救助现状第21-22页
    2.2 监护缺失儿童家庭寄养的制度背景第22-24页
        2.2.1 儿童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第22-23页
        2.2.2 国家监护干预制度初见成效第23-24页
    2.3 N市监护缺失儿童家庭寄养发展情况第24-26页
第3章 监护缺失儿童家庭寄养的案例第26-35页
    3.1 B机构概况第26-28页
        3.1.1 机构简介第26页
        3.1.2 机构组织框架和人员构成第26-27页
        3.1.3 机构运行现状第27-28页
    3.2 监护缺失儿童X的家庭寄养第28-31页
        3.2.1 案例概述第28页
        3.2.2 案主及其家庭支持系统第28-29页
        3.2.3 介入过程第29-31页
        3.2.4 社会支持情况第31页
        3.2.5 评价第31页
    3.3 监护缺失儿童Y的家庭寄养第31-35页
        3.3.1 案例概述第31-32页
        3.3.2 案主及其家庭支持系统第32-33页
        3.3.3 介入过程第33-34页
        3.3.4 社会支持情况第34页
        3.3.5 评价第34-35页
第4章 监护缺失儿童家庭寄养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析第35-48页
    4.1 监护缺失儿童家庭寄养面临的困境第35-41页
        4.1.1 寄养家庭招募困难第35-37页
        4.1.2 服务方式不成熟第37-39页
        4.1.3 没有家庭寄养的退出机制第39-40页
        4.1.4 解决监护缺失连带问题阻力重重第40-41页
    4.2 监护缺失儿童家庭寄养困境产生的原因探析第41-48页
        4.2.1 寄养家庭缺乏经济支持第41-44页
        4.2.2 家庭寄养配套保障措施不足第44-45页
        4.2.3 寄养协议责任条款模糊第45-46页
        4.2.4 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第46-47页
        4.2.5 公众接纳度低第47-48页
第5章 监护缺失儿童家庭寄养的发展路径探析第48-54页
    5.1 宏观层面加强儿童保护的制度建设第48-50页
        5.1.1 更新理念原则第48页
        5.1.2 完善法律政策第48-49页
        5.1.3 加强组织建设第49-50页
        5.1.4 充实人力资源第50页
    5.2 微观层面推进家庭寄养政策保障与服务保障的共建第50-54页
        5.2.1 完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信息平台的建设第50-51页
        5.2.2 细化工作流程和规范,推动寄养政策完善第51页
        5.2.3 为寄养家庭提供广泛的支持第51-52页
        5.2.4 加强原生家庭监护能力的重建第52-53页
        5.2.5 建立属地化的寄养机构或临时托养机构第53页
        5.2.6 大力宣传,加强国际、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表第59-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以《快乐影子舞》、《太多幸福》为例
下一篇:残疾儿童家庭困境与家庭支持政策研究--基于南京市Q区若干个案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