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18页 |
1. 中西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 第12-13页 |
1.1 中西医对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2-13页 |
1.1.1 中医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页 |
1.1.2 西医对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2-13页 |
1.2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现状 | 第13页 |
2. 腧穴特异性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理论阐述 | 第13-14页 |
2.1 针刺不同穴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的认识 | 第13-14页 |
2.2 针刺不同穴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疗效差异及存在问题 | 第14页 |
3. 针刺对肠运动调节的研究 | 第14-18页 |
3.1 肠运动的认识 | 第14-15页 |
3.2 针刺对肠运动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 第15页 |
3.3 针刺影响肠运动的可能神经机制 | 第15-16页 |
3.3.1 中枢系统 | 第15页 |
3.3.2 自主神经系统 | 第15页 |
3.3.3 肠神经系统 | 第15-16页 |
3.4 针刺调节肠运动与肠神经元标志物PGP9.5的关系研究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8-2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1.2 药物及仪器 | 第18-19页 |
1.2.1 实验药物 | 第18页 |
1.2.2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19页 |
2.2 造模及评估方法 | 第19页 |
2.3 穴位定位及针刺 | 第19-20页 |
2.3.1 取穴 | 第19页 |
2.3.2 电针干预方法 | 第19-20页 |
2.4 实验操作流程 | 第20页 |
2.5 标本取材及处理方法 | 第20页 |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20页 |
2.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 第22-30页 |
1. 造模结果 | 第22-23页 |
1.1 粪便形态 | 第22页 |
1.2 造模前与造模后小鼠粪便湿重干重比较 | 第22-23页 |
1.3 造模前与造模后小鼠小肠推进率比较 | 第23页 |
2. 不同穴位针刺治疗的结果 | 第23-26页 |
2.1 针刺治疗后各组小鼠粪便湿重干重比较 | 第23-24页 |
2.2 针刺治疗后各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比较 | 第24-26页 |
3. 不同穴位干预对肠神经元标志物PGP9.5的表达的影响 | 第26-30页 |
3.1 治疗后各组小鼠空肠PGP9.5阳性表达 | 第26-27页 |
3.2 治疗后各组小鼠回肠PGP9.5阳性表达 | 第27-29页 |
3.3 针刺各组对神经元表达的效应方向 | 第29-30页 |
第四部分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 第30-33页 |
1. 不同穴位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小鼠效应差异的探讨 | 第30-31页 |
2. 产生效应差异的肠神经机制探讨 | 第31-32页 |
3. 模型建立探讨 | 第32-33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33-34页 |
1. 结论 | 第33页 |
2. 展望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